長安令信箱的出現,可以給墨家子寫信甚至得到墨家子的回信,無論是外來百姓還是長安城的普通百姓都在墨家子保護之中,一下子讓長安百姓挺直了腰桿,一時之間,相比于其他各地肆意欺壓的良善的現狀,長安城對底層百姓最為尊重。
如今的長安城沒有黑幫欺壓,沒有權貴霸凌,就連普通的小事都可以得到長安令的關注,這是在任何城市都無法比擬的,這就讓越來越多的人向往長安城,向往這個繁榮安定,和諧平等的世外桃源,在長安城,只要有肯努力,能吃苦,都能過上好日子,而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員涌入長安城,進一步刺激了長安城的繁華。
長安城的發展日新月異,肉眼可見的繁榮起來,然而很多權貴只能眼饞,他們并不是沒有心動,然而長孫渙和韋思安的前車之鑒還在眼前,更讓他們忌諱不已。
聽聞這件事情皇上一直在關注,長孫府和韋家硬生生的吃下了這個啞巴虧,坐視被墨家子打臉,再加上宮中傳言,當今陛下更是對長安令信箱贊不絕口,大有日后向大唐推廣的意向,如果他們的事情被儒刊登上了,別說墨家子找上門來,要是被陛下看到了,恐怕日后前程難保。
然而權貴猜得沒錯,李世民的確對長安令信箱贊不絕口。
太極殿中,年末大朝會,李世民看著儒刊中的一個個妥善解決的問題,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民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之事在我們看來是無足輕重的小事,然而在百姓眼中卻是天大之事,一樁數十年的懸案,如今經過長安令信箱公開,再由長安衙門出面,就可輕松解決。”李世民感慨道。
有人固執,有人虛偽,有人自私,也有人欺軟怕硬,當這些人性的弱點放在世人的面前,卻猶如雪塊在太陽之下,很快的被融化。
“陛下有識人之明,墨大人的確有治世之才,猶如千里馬遇到了伯樂,臣等佩服。”儒家眾臣紛紛俯首道,墨家子治理長安城取得如此輝煌的成果,短時間內讓長安城的經濟大幅度增長,輕易超過洛陽,哪怕是他們也不能無視。
于志寧不服氣道“微臣承認墨大人的確有大才,然而墨大人擔任長安令除了治理長安城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執行外十道計劃,如今墨家子只顧宣揚墨家學說,卻渾然不顧外十道計劃,這未免有假公濟私之舉。”
不少儒家大臣紛紛點頭,墨家子入主長安令之后,直接任用墨家學說治理長安,的確有借此揚墨家的理念,貶低儒家的嫌疑。
李世民狀若恍然道“你們說外十道計劃,朕正準備給諸位愛卿說呢,墨愛卿剛剛上奏,外十道計劃準備完成,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只欠東風”滿朝眾臣不由眉頭一挑。
李世民點頭道“不錯,墨愛卿邀請朕和文武百官,夜游朱雀大街,今晚過后,大唐外十道計劃正式實施,不知道諸位是否有興趣一同夜游長安。”
“敢不從命”眾臣紛紛附和道。
隨著年末大朝會結束,貞觀十五年即將落下帷幕,夜幕降臨,整個長安城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之中。
朱雀門前,李世民和百官一身便裝出現,墨頓早已經等候在那里,看到李世民出現,上前拜見道。
“微臣見過陛下,見過諸位大人。”
“墨愛卿,朕可是把諸位大人都給你拉來了,你要是不能讓諸位大人滿意,你的外十道計劃恐怕難以再朝堂通過了。”李世民看著墨頓打趣道。
墨頓點頭道“陛下放心,微臣為了今天精心準備了半年之久,要是諸位大人連都不滿意,更別說吸引異域各族不遠萬里前來大唐,諸位請”
“好那朕就姑且信你一回。”李世民哈哈一笑,大步邁出。
墨頓側身相請,扭頭微微示意,一個衙役隨即領命而去。
很快隨著一聲鼓響傳來,原本漆黑的朱雀大街轟然出現一條沖天光柱,隨著光柱的移動,朱雀大街閃現出一道道光柱,將朱雀大街一點點的點亮了起來,哪怕夜幕降臨,朱雀大街亮如白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