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御史臉色漲紅強辯道“和親自古就有,昭君出塞,一人出關,我華夏六十年再無邊患。百姓安居樂業,昭君之名名傳青史,乃是無雙的佳話,你竟然用如此齷齪的思想解讀和親,簡直欺師滅祖。”
墨頓冷笑道“六十年后呢”
王御史頓時如同噎住一般,昭君出塞六十年后,那自然是邊患再起,但是一個女子能夠換來六十年的和平,那自然是極為劃算的,但是這種話只能心知肚明,怎么也當眾說不出來。
“眾人皆知,和親乃是消除邊患,卻不知歷代和親的公主下場極為悲慘,縱觀歷代史書記載的和親公主,其下場可謂是凄慘至極,其中英年早逝的占據半成以上。”墨頓聲音悲戚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墨頓這個詩篇一出,頓時所有朝臣一陣郝然,都知道這乃是漢代細君公主的詩篇,其細君公主遠嫁烏孫,年紀輕輕的客死他鄉。
“其余得以幸存的公主則更為凄慘,史記曾經記載“草原各部的婚嫁習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娶其妻妻之,此種婚嫁方式在大唐乃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如此人倫相悖的罪惡,我們深受圣人教誨,怎能忍心將一女子推入火坑。”墨頓連諷帶刺道。
朝中大臣頓時羞臊的滿臉通紅,草原各部的婚嫁習俗,朝臣又豈能不知,大唐自認為乃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而讓一女子忍受如此屈辱,的確是非君子所為。
王御史張口結舌,幾次想要反駁卻怎么也說不出來,從和親公主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天底下最殘忍的事情了,可以說,嫁入草原的公主們不是去送死,就是生不如死。
“將一女子推入絕境,而換來的和平,請訴微臣無法接受,。”墨頓堅決的說道。
“臣反對和親”墨頓再一次昂然道。
“用女人身體換來的和平,請恕老臣無法接受。”秦瓊第一個站出來,支援墨頓。
“陛下,吐谷渾屢次犯邊,我大唐將士早已經激憤不已,請戰者不計其數,如果和親,恐怕將會讓邊關將士失望呀”程咬金也是大聲說道,要論打仗,他可是好戰分子。
“臣等反對和親”頓時整個朝臣風向轉變,幾乎大部分的朝臣都反對和親。
武官反對和親,還是因為軍中血性,文臣反對和親乃是因為道義,畢竟讓一女子陷入十惡不赦之罪,誰也不愿擔任如此罵名。
再則,論實力,大唐的實力遠在吐谷渾之上,連草原霸主突厥都敗在大唐的手中,更別說吐谷渾。
之前眾人之所以同意和親,那是想要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邊患,然而墨頓此刻一席話,頓時讓所有人陷入道德拷問之中,自然無人支持和親。
吐谷渾使者目瞪口呆,沒有想到即將達成的和親,竟然被一個十多歲的少年三言兩語攪和了。
“吐谷渾乃是帶著誠意和談,你就不怕兩國交戰,生靈涂炭。”吐谷渾使者叫囂道。
墨頓冷哼一聲道“朋友來了好酒,豺狼來了有長槍吐谷渾欺我大唐仁慈,屢次犯邊,豈不知我大唐國土勝其十倍,人口勝其十倍,糧草勝其十倍,兩國交戰,吐谷渾必敗。”
吐谷渾使者神色一慌,尤自強硬道“吐谷渾有控弦之士四十萬,一旦開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墨頓冷然道“吐谷渾全民皆兵,平時牧馬,戰時為兵,吐谷渾每次犯邊都是在秋季,乃是因為這些士兵乃是青壯,需要在春夏兩季放牧,我大唐只需連年在春夏兩季出兵交戰,最多三年,吐谷渾定然無人放牧,草場荒廢,牛羊死絕。”
墨頓說完,余光不由的略過一旁的吐蕃使者,頓時吐蕃使者心中一涼。
墨頓所言,又豈是吐谷渾的弱點,吐蕃何嘗不是如此。
滿朝文武大臣看到墨頓一張口將吐蕃和吐谷渾兩國使者說的啞口無言,不由的心中暗贊。
“頗有縱橫之風。”
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