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等所知,柔佛水稻可是墨頓當時用重金相誘,柔佛商人這才說出,馮家貪功自居可不好吧”坐席上程咬金突然高聲道。
李世民頓時用審視的眼神看著馮智戴,馮智戴心中一慌,頓時知道如果自己撒謊,恐怕會被皇上不喜,坦然的點頭道“不錯,此柔佛水稻的確是墨侯爺首先發現,然而微臣卻深知此等水稻對大唐何等重要,若有此稻種,我大唐百姓再也不會忍饑挨餓,如此重要之物,豈能假借于唯利是圖的商人之手。”
馮智戴偷換概念,他雖然承認墨頓的首功,但是卻故意對墨頓雞蛋里挑骨頭,挑出墨頓的錯誤,認為墨頓貽誤時機,為自己臉上貼金。
馮智戴此言一出,不少大臣頓時紛紛點頭,這個時代實在是商人的地位地下,名聲不好,對大唐如此重要的稻種竟然決定在商人的手中,這讓眾人心中頓時偏向了馮智戴。
“微臣放心不下,輾轉反側,于是就讓寫信給父親,讓他第一時間從柔佛國換來此良種水稻,立即送往長安城來,獻給太上皇作為壽禮。”馮智戴振振有詞道。
“此乃朕收到最好的禮物。”
李淵頓時開懷大笑,這等能夠讓穩固大唐江山之物作為壽禮,實在是讓李淵滿意至極。
“你是如何確認一年三季的水稻為真,你就不怕空跑一趟么”李世民眼神一瞇道。
馮智戴昂然道“只要對大唐有用,哪怕有一線可能,我等父子也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眾人心中一嘆,這一次,還真讓馮家撿了一個大便宜,如此功勞,只要是來年確認無誤之后,馮家定然能夠簡在帝心,只要是此水稻在,馮家定然受益無窮。
墨頓頓時心中冷笑,馮智戴無論怎么說,都掩蓋不了他搶功的事實。他真正在意的并不是柔佛水稻的這份功勞,而是馮家獲取水稻之后,竟然沒有和他照會一聲,妄圖獨吞功勞。
這個時候他才想起,恐怕前幾日進入長安城的車隊之中,恐怕就有柔佛水稻吧,整整兩天,馮智戴就沒有知會墨家一聲,可見馮智戴獨吞功勞的野心早已定下。
“墨侯爺勿怪,此事是在下越俎代庖了,此水稻早一日出現在大唐,我大唐就會早一日受益。。”馮智戴轉身朝墨頓拱手,意味深長的道“在下如此做,也是一心為國么。”
在獻水稻此功,看似墨頓只是動了動嘴皮子,甚至連五十兩黃金都沒有花出去,而馮家卻遠赴重洋,取來柔佛水稻,在這個大功勞上狠狠地咬下一大口。
“馮愛卿對朝廷的確是一片忠心。”
李世民心中暗自點頭,并不反對臣子爭功,馮家雖然有爭功的嫌疑,但是最終還是大唐收益。
墨頓微微一笑,神情自然的說道“馮大人說笑了,此柔佛水稻又非我墨家獨有之物,墨某又有什么資格怪罪于大人。”
馮智戴頓時露出得意的笑容,在他看來,嶺南距離柔佛最近,此柔佛水稻天生就該是馮家之功勞,只不過被墨家子搶了先機而已,現在只不過是馮家拿回他應有的功勞而已。
他故意在太上皇的大壽之日獻上,就是算準了哪怕是墨頓心中再不滿意,也不敢在太上皇的壽宴上鬧起來,過了今日,馮家的功勞就已經板上釘釘了。
不少朝臣頓時心中嘆息一聲,墨家子畢竟還是年少,若是他得到消息立即前往柔佛去此稻種,定然能夠將功勞據為己有,然而他偏偏想要坐享其成,讓柔佛商人自己運來,被人搶了功勞又怪得了誰
墨頓話語一轉,譏諷道“不過,墨某在西域大會曾經有言在先,誰能為大唐帶來良種定會重賞,此事乃是由柔佛商人率先提出,馮家由柔佛運回,自當由兩家平分此五十兩黃金,太上皇大壽過后,還請馮大人前往墨家村,二十五兩黃金定會如數奉上,不會讓馮家這一趟白白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