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梁祝生在此時,結局或許會不一樣”眾人心中豁然升起這樣一個這樣的念頭。
隨著劇情的發展,祝英臺的轎隊經過梁山伯墳前之時,祝英臺下轎祭拜梁山伯。
“突然狂風聚作,大雷大雨,轟然一聲,墳墓豁裂,祝英臺縱身躍入,仆人欲阻,扯下衣襟,片片化作蝴蝶,隨風飛舞。”
眾人雖然對結局早有預料,畢竟在一些記載中祝英臺最后殉情,二人合冢,被稱為義婦冢。
墨頓在還原史實的基礎上,卻做了升華。
“化蝶”
當眾人看到化蝶的時候,不少人拍案叫絕。
梁祝二人死后化蝶,再也不用受到了世俗理論的約束,快樂自由的再一起。
“點睛之筆呀”眾人驚嘆道。原本悲痛的心情,豁然升起一絲絲希望。
在道家流傳莊周夢蝶之說,二人雖然在世俗被分開,卻化成蝴蝶在人間翩躚飛舞。
“從此以后,世人見到蝴蝶翩飛就會想起梁祝梁祝化蝶流芳百世也”青衣老者嘆道。
梁祝的故事原本只是少數地區流傳,如今經墨頓寫的梁祝,恐怕大唐內外婦孺皆知。
商戶屠夫抹了把眼淚,放下手中的屠狗刀道“原本墨家子把梁祝寫死,老子正要找他算賬,不過看到梁祝化蝶,這次放過他了。”
整個長安城中,原本準備再次去圍困墨府的眾人,紛紛放下手中的臭雞蛋,爛菜葉,一個個拿起手中的墨刊怔怔的出神。
“這還有墨家子的一首詞”李老實余光一掃,突然驚喜道。
眾人一驚,他們只顧嘆息梁祝化蝶,竟然一時恍惚,以為已經完結,卻沒有想到還有。
眾人頓時紛紛搶著看去,要知道墨家子的詩詞那可是冠絕大唐,每次作詞都是膾炙人口。
“吾曾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渭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
“大雁殉情”眾人不由一愣,他們才看到梁祝中祝英臺殉情,卻沒有想到一頭大雁竟然也有殉情之說。
“此并非虛言,自古以來,大雁殉情之事廣為流傳,在下都曾經有所耳聞”青衣老者點頭道。
,動物界流傳殉情的傳聞并不在少數,比如說民間傳說,鴛鴦一旦配對,終身相伴將其視為愛情的象征,一方去世,另一方絕食很快郁郁而終,除此之外還有天鵝等也都有殉情之說。
“連大雁、天鵝都會殉情,那愛情是什么,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一個青年感觸道。
“這乃是自古以來都在探尋的問題,恐怕連聰明如墨家子也不知道。”青衣老者指著墨刊嘆道。
只見墨刊上,墨頓在詞中開篇就問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幾乎所有人看到第一句都不由自主的被驚艷到,唐朝雖然開放,但是可沒有多少人會如此直接,哪怕是寫情的唐詩也不過是托物言志,借物寄思。
到底是什么是愛情,能讓梁祝如此奮不顧身,生死相托,更是讓墨家子這樣的人物為了愛情輾轉反側費盡心機。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眾人頓時嘆息不已,大雁南飛,去的時候比翼雙飛,回來的時候,卻是形單影只,這萬里云路,途徑千山,形單影只是何等的痛苦。
大雁皆有情,何況人乎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愛情是人類情感中最為微妙的,它可以潤物細無聲,也可以猶如火焰一般炙熱。
也許所有人都說不出情為何物,但是通過梁祝化蝶和雁丘詞,恐怕所有人都對愛情在心中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