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李世民也不由心中一抽,作為帝王如果是他身處魏武帝的位置,恐怕也會作出同樣的決定,這無關信仰和恩情,有時候坐在帝王之位,如何去做恐怕也是身不由己。
“修建如此多的寺廟,需要花費多少錢財,這還不算鑄銅佛像,鍍金,以及兩百多萬僧尼的日常花費,如此算下來,恐怕修建三縱五橫圖的磚路綽綽有余,南北朝時期,北朝強大以至于前朝一統天下,恐怕二武滅佛居功至偉。”墨頓仔細給眾臣算了一筆經濟賬。
第二排的戴胄不由自主的點頭認同,如今大唐皆知磚路之利,修建三縱五橫圖已經成為朝堂公認之事,然而卻苦于錢糧不足,修建進程緩慢,如果大唐此刻真的有如此多的寺廟和二百萬僧尼,恐怕戴胄會立刻變成堅定的滅佛支持者。
不過戴胄雖然認可墨頓的話,卻知道墨頓所說的卻是南北朝之事,如今大唐的佛家可沒有昔日的盛況了。
果然,一旁的蕭瑀冷哼道“墨侯所說乃是前朝之事,如今我大唐一片盛世,僧侶安分守己,又豈能無錯而受罰。”
李世民不由略微頷首,如今佛家并未為禍太深,再加上佛家對其有恩,如果貿然動了佛家,恐怕他將會遭受罵名,再加上龐大的佛家信徒,還有詭異莫測的鬼神之事,更讓李世民忌憚不已,不愿意輕易動佛門。
墨頓冷笑道“佛家如今的確是并無異狀,但是如今的佛家可曾和二武滅佛之前有絲毫的改變,所走的不過是老路而已,不出二百年,當佛寺定當重現二武滅佛之前的弊端,第三次滅佛乃是計日可待,如果佛家仍不悔改,第四次滅佛并非是不可能。”
在后世,佛家經歷了兩次滅佛之后,卻依舊死性不改,以至于再出現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榮兩次滅佛,史稱三武一宗之厄,至此,佛門這才痛定思痛,反思自己,如果此刻的佛門能夠醒悟,未來兩次滅佛之災,定然可以消弭于無形之中。
“這一切都是你的一面之詞罷了,你以為夸夸其談幾件前朝舊事,就可以將肆意的決定佛家的命運么,你還真以為復興了墨家,就可以肆意指點其他百家之事”蕭瑀冷笑道。
墨頓搖頭道“墨家自然不會干涉其他百家之事,自然也無意干涉佛家之事,墨刊所報道的也都是不平之事。小子只不過不忍心看到滅佛之災重演罷了,佛家聽進與否,自然于小子無關。”
蕭瑀氣急而笑道“老夫倒想聽聽,你如何信誓旦旦的認為滅佛之災一定會重演。”
其他眾臣不由靜下來,將目光全部都集中在墨頓身上。
墨頓深吸一口氣,鄭重道“北魏太武帝滅佛之后,其后繼者采取緩和之策,然而佛家并無改變,依舊我行我素,反而更加肆無忌憚,建德六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詔滅佛,毀寺四萬,強迫三百萬僧尼還俗。編戶齊民,第二次滅佛重演。”
不少人心中點頭,再結合墨家子之前所言,恐怕佛家依舊還在走老路。
“然而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之后,距今不過六十年,陛下可曾統計如今大唐的寺院,僧尼幾何”墨頓反問道。
李世民不由一愣,轉頭看向一旁的太史令李淳風。
李淳風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居太史局統計,如今大唐擁有道觀兩千二百座,道士一萬七千人,佛寺五千四百座,僧尼八萬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