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難,社稷多災,天災連綿不斷,再加上戰火烽煙,百姓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誰還在乎皇帝是誰,但凡有一點機會能活下去,張角就不會有機會那么容易的掀起波及七州二十八郡的黃巾大起義。
“主公,討董聯軍內訌,我們接下來還要去冀州嗎”張遼有點擔心,倒不是認為他們沒法在戰亂中保護好這人,只是覺得外面兵荒馬亂,他們去冀州不如留在長安。
天子年幼,王允老兒專權,等除掉董卓老賊,趁機留在京城和王司徒分庭抗禮豈不美哉。
主公本就是九卿之一,再加上除奸佞救天子的大功,晉為三公完全沒問題,而且主公身為汝南袁氏嫡系,是天下士人的領頭羊,只要表明身份,王允老兒哪里是他們的對手。
原煥聽到他這么說,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只是笑著問道,“文遠覺得當今天子如何”
張遼搖搖頭,“不知道。”
小皇帝是董卓扶上皇位的,現在還是個垂髫小兒,長安的朝臣都沒法經常見到他,他這樣地位不高的武將沒機會見皇帝,哪里有機會知道小皇帝是好是壞。
原煥語氣依舊溫柔,帶著些循循善誘的味道,仿佛耐心教導幼弟的兄長,“若天子強勢,如今天下大亂,當如何若天子羸弱,朝堂結黨營私,又當如何”
張遼皺起眉頭,抱著手臂開始思考。
如果主公留在京城,王允老兒肯定將他視作眼中釘,老頭兒能在董卓手下韜光養晦,必然是心機深沉之輩,主公這樣冰清玉潔的世家公子不一定斗得過他。
更何況,要留在京城,就要聽小皇帝的命令。
不管真聽還是假聽,天子下詔他們都必須得有反應,如果遠離京城,天高皇帝遠的可以當沒收到詔書,可他們人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再用這個理由就說不過去了。
萬一小皇帝給他們出難題,他們是干還是不干
不管天子性情如何,這種情況下都不是個好伺候的主兒。
朝廷式微,諸侯紛紛豎起旗幟擁兵自重,京城的兵不在他們手上,他們指揮不了,只能看著其他諸侯在外面爭來打去,平亂立功的機會的確多,被諸侯群起而攻之的機會更多。
更何況外面還有袁紹、袁術兩個袁氏子弟,萬一朝廷里有人拿那倆人做筏子暗害主公怎么辦,不是他想的多,而是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主公好不容易活下來,再因為這種理由出事,他們冤不冤啊。
如此一來,倒不如名正言順的找個地方屯兵屯糧休養生息。
張遼腦袋瓜活絡,很快想通其中關竅,拍拍胸口嘆道,“還是主公想的深遠。”
原煥留這小子在旁邊胡思亂想,讓陶姬拿來筆墨給高順寫回信,“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得和天子取得聯系,王司徒想利用奉先除掉董卓,奉先既然出力,便不能身負污名。”
因為私怨弒父,和聽皇命除賊,雖然辦的事情一樣,其中差別可大著呢。
作者有話要說孫堅罵罵咧咧打我干啥啊老子在前面干仗你丫的偷我家有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