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鼎盛時期人口足有六千萬,到三國鼎立時,魏蜀吳三方加起來,戶籍人口也還不到七百萬。
其中固然有戰亂是百姓四處逃難、躲避兵役戰亂隱姓埋名的緣故,但是即便如此,也能看出這段歷史下的慘烈狀況,戰爭連年不斷,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白骨盈野,不見人煙。
史上各個朝代都有出現過屯田法,曹魏的屯田對恢復當時的生產很有用,但是弊端也很明顯,屯田的土地是主和荒蕪的土地,勞動力、耕牛、農具是鎮壓黃巾起義中擄獲的,甚至有一部分勞動力號稱為招募,但是其實是被迫而來的。
民屯和軍屯兩種,民屯使用官牛者,收成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府和百姓對半分,屯田農民不隨便離開屯田,軍屯以士兵屯田,一邊戍守,一邊屯田。
短時間內如此做的確效果極好,既能安置流民,又能開墾荒地,恢復生產,但是對屯田的士兵和百姓都沒有保障,百姓在活不下去的時候愿意屯田,一旦天下太平,被束縛在土地上的士兵和百姓都容易出現題。
史上軍屯最典型的除了曹魏,還有明朝洪武年間,軍隊依靠衛所屯田,不光恢復了北方的生產,還借屯田之利將勢力范圍進一步深入到遼東河西以及云貴一帶。
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各地情況不,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例,不僅能解決軍需,發完餉銀后甚至還有盈余。
這讓朱元璋自豪比,說出“吾京師養兵百萬,要令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豪言”的政策樣沒能持續多久,戰爭一結束,樣也走上了下坡路。
所謂亂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藥,屯田只能在亂之世,作為一種不已而為之的應急之策來推行,等到天下太平,百姓自然也想恢復傳統的耕種模式,屯田的高租稅以及軍事管理就不適合了。
現在這情況,正適合用這種特殊的法子來恢復生產,只要能在天下安穩時及時百姓放歸,有很的能不會引起反彈。
各方仗幾乎都能波及到兗州豫州,不說能做到“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至少能養住駐守當地的兵。
曹操一目十行將竹簡上的內容看完,激動的眼眶有些發紅,“兄長,兗州荒地眾多,招募流民救濟百姓所耗糧草甚巨,您真的愿意拿出那么多糧食來幫兗州”
原煥著點點頭,“具體安排稍后讓文若來解釋,你們遠道而來,去梳洗一番,府上已經準備好宴席,正好為你們接風洗塵。”
幾人熱天的跑了很久,除了中午最熱的那段時間,剩下的時間都在趕路,跑了那么就的確有餓了,聽到這話后都歡歡喜喜的跟著引路的侍女下去熟悉。
原煥掩唇咳了幾聲,借侍女之手站起來走到外面,在陽光下緩了一會又暖和過來。
為了照顧火氣旺盛的武將和正常人荀氏叔侄,客室里放了不少冰盆,他來時特意多穿了兩件衣服,沒想到還是受不了屋里的涼氣。
荀彧擔憂的看著臉色比方蒼白許多的孱弱青年,走上扶著他的身子將人攙到廊下,院子里日頭毒辣,待久了身體也撐不住,“主公,真當真要扶持曹孟德成為兗州牧”
州牧掌握一州軍政權,兗州雖是戰亂之地,但是并非沒有一點取之處,曹孟德此時靠,等將來再兗州站穩腳跟,難保不會生出的心思。
主公自己尚且沒有拿下冀州,若此時扶持出一個兗州牧,他怕那些糧草都丟了還不算,反而為自己招來強敵。
荀攸跟著從屋里出來,走到跟,低聲說道,“曹孟德此人,不小覷。”
原煥攏了攏外衣,只是不說話,不愧是荀文若和荀公達,曹孟德此人當然不小覷,不然你們也不會為他出謀劃策幾十年,“孟德如今有愛民之心,正巧們有糧草,不管將來怎樣,至少今年以保住兗州殘存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