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暮春最后一天,這場從北到南波及了小半邊國土戰事最終落下帷幕了。
徐文凱當夜點了兵,次日一大早就親自率軍星夜兼程趕赴北疆去了。
不過臨去前,他連夜重新布置了津北防線,并將指揮權以及留下泰半精銳悍將交到另一當世名將老帥朱世嶂手中,并委大將奚尚良及徐五郎輔之。
徐文凱帶走十五萬北軍,剩下也有將近三十五完強將精兵,哪怕楊延宗同意了停戰,不該松懈也絕不能松懈,徐文凱依然做了最全面最周密防范。
楊延宗并不在意,畢竟他也是這么做,把信任都放在一紙和書上那是最愚蠢事情。
楊延宗命人在津南筑寨,拆卸了津水渡,重新在傅山關、虎坡、太丘及章門一線利用地利布防,空出八萬兵馬之后,旋即下令分四路,加強青梧至鄭中關隘防守兵力,西北對外邊軍他先前沒動過,如今北戎雖沒碰,但他也立即調整了關防政策及兵力布置。
他一動東線關防兵力,津南那邊也立即作出相應調整,兩岸兵力現都是比較持平。
做好了這一切,楊延宗才攜著蘇瓷及孩兒,緩緩西歸。
離開江陵,通臨原秣子道進入西南,之后轉北上,他們目標是南鄭。
南鄭即鄭中首府,鄭中即古漢中,古漢中上聯西北下連西南,漢中平原土地肥沃物阜民豐又地理位置關鍵,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楊延宗日后軍政中心打算就安在南鄭。
時間也不趕,楊延宗帶著妻兒緩緩徐行,沿途還了解了一下輿論風向以及百姓情緒之類。
結果還行,由于戰火完全沒有波及關內,沿途百姓生活沒有任何變化,大家心里不害怕,在酒館食肆里討論得熱火朝天。
如今言論還可以,先前十王爭儲,民間熱議就至少能湊上幾百個戲本子。
現在也不例外,西南西北鄭中百姓作為地盤易主當事人,大家說得那叫一個唾沫橫飛。
路上楊延宗和蘇瓷還特地停下來聽了幾處,總體還行,生活沒變化大家都不恐慌,另外民間不少消息靈通人士已經打聽出來了,說江陵那邊涉及戰火,被下地盤,老百姓也沒怎么樣,就是頭頂官換了。
這就好啊,老百姓不最關心這個嗎擔憂情緒一去,就有人說了“梁刺史就是這楊督人,我覺得啊,這楊督應是可以”
梁文亮,楊延宗心腹之一,刺史是當地最大父母官了,這梁文亮是個干實事好官,官聲一向極好極得百姓愛戴。
這人這么一說,不少人紛紛點頭。
前期,當地官員作為標桿引導極其重要,楊延宗微微頷首,對梁文亮甚滿意。
很好,攘外之后,就該安內收攏民心了。
這么聽了幾輪下來,總來說,民間對易主總體來說是不排斥,和楊延宗預料一樣,老百姓過日子,求不多,唯一注重其實是自身環境安穩。
所以說到最后,他們更擔心反而是以后會不會進入王朝末年天下大亂紛擾時期。
這后面楊延宗和蘇瓷也就沒再聽了。
車輪轆轆,不疾不徐,路程不太遙遠,花了小半月時間也就到了。
路上還算悠閑,不過到了鄭南之后就忙碌起來了。
百事待接手,不管是楊延宗及他麾下一干人等,都忙得簡直飛起。
楊延宗第一時間先是去巡視關防,期間不斷頒下政令指示,他把蘇瓷母子送進鄭南刺史府之后,就飛馬把自西北一直往最南邊毗鄰安南關隘重鎮都親自巡檢了一遍,以確保萬無一失。
至于蘇瓷,也忙碌得很,首先內政人手緊缺,尤其是財政,非楊延宗篤信者不可委之,蘇瓷原本就是管著他私賬,現在有些私賬將會歸進公賬,楊延宗索性把這方面事情交給她了。
除此之外,她還負責移民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