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些知青,家里偶爾也會提起過,好像這些人幾次三番的想入住自己家,最后都沒有得逞。
“嗯,很久沒有回來了,就回來看看。”人家都指名道姓打招呼了,張景桐還是回答了他。
容理光,“”為什么區別對待
曹國梁,“那你還真有孝心,老人看到你回來就該高興了。”
張景桐現在急切的想看到家里的老頭老太太,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你們忙吧我該回去了。”
平時都只是一兩面之緣,她還真不知道要跟他們聊些什么
看著背著一大包東西漸漸走遠的張景桐,戴玲有些不是滋味了,“只不過是才從城里回來一趟,就背得滿滿當當的,咱們背井離鄉來到這的時候,行李都沒有她的一半,也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些啥”
說著看著周邊的知青,實在這鄉下太過貧乏,有些東西有錢都買不到。
而且根據她那背包下沉的角度,都能想象到那背包有多重。
劉芳芳,“能是什么,估計都是一些能吃能用的東西。
每次張家只要有人過來,村里又該飄滿了肉香了。
這段時間大家都別往咱家那邊路過,要不可會把大家給饞住了。”
他們這些年得到的工分也只夠半飽,至于吃肉那些,一年也就那么次把兩次,而且份額都只有一點點,想想都是滿臉的淚。
他們本地的村民就好了,雖然肉也不經常吃到,可至少他們養了家禽,平時還是可以沾點葷腥的。
“對了,等一下下工的時候咱們記得問一下村長,就咱們知青點,應該也有養殖的指標吧”
劉芳芳說到這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如果自己也能養幾只雞,那是不是也可以改善一下生活
戴玲捂著鼻子,口氣里滿是嫌棄,“好好的新房子,咱們人都沒住,你倒是想讓畜牲先住進去了。
況且好不容易才從牛棚那邊搬出來,不用再聞著那些屎臭味。
反正我不管,咱們住的地方可不能養動物,那跟住在牛棚那邊有什么區別”
劉芳芳呵呵,“希望你住上一段時間以后還能這么講究。”
他們在牛棚那邊都住了幾年了,從一開始的食不下咽,到后來甚至還可以端著碗到牛棚那邊轉一圈,就能明白人的習慣是多么可怕。
就連其他男知青也開始討論了起來,“是要去問一下村長,如果也能像村民那樣養殖,咱們要不要也領兩頭任務豬回來”
“這個主意還真好,這樣子,咱們年底也不用眼巴巴的看著村民大口大口的吃肉。”
“我可是聽說了,咱們運氣不好,要是早來一年,那時候他們打到了野豬,那可是能讓他們使勁的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