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事這樣處理不妥,鄉里既然把回城的名額交給咱們村里來定,那咱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些知青平時的表現和付出來決定人選。
再說了,張大奎家的孩子雖然是咱們村出去的,可她怎么說也是下鄉的知一青。
總不能她剛下鄉,轉身就把回城的名額給拿走,這樣對這些老知青不公平。
當然,張景桐同志也是一個好同志,能響應號召下鄉支持咱們農村建設,咱們在這里也要歡迎她。”
黃保國說完就開始帶頭鼓掌起來,“大家現在一起歡迎新的知一青,張景桐同志。”
不明所以的社員也跟著他鼓掌起來。
王祅勆低垂著頭,“沒想到這么一個小小的村莊也像個社會,一大早就在這勾心斗角。
你確定還想在這里呆著看看那邊知一青的眼神,就差點過來手撕的你。”
張景桐不理會旁邊幸災樂禍的人,直接往前走了幾小步。
“謝謝大家的掌聲,作為一名下鄉的知一青,”張景桐也不羅嗦,簡單的說了幾句,就安安靜靜的退到了后面,早已經等在那里的張大奎,直接占據了主場。
“謝謝大家的抬愛,我也知道這一次兩個回城的名額有多難得,我家張景桐剛剛下鄉,自然沒有資格跟前面的知一青去爭這個名額。
等以后,以后有機會,大家又看著我們張景桐表現還可以,到時候再投給我們家孩子。”
張大奎一臉的感激,看來自己這段時間在村里閑逛,也不是沒有成果,看這么多人二話不說的維護自己家的孩子,他心里也很熨帖。
他完全忘了,上一次小孫女回來的時候,可是給村里整了幾頭大野豬,有些人家里的肉還沒吃完呢,自然還記著這份情。
那邊的知,青聽了這話,悄悄的松了口氣,如果村里真的愿意把名額給張景桐,他們就算要去鬧,也要費一番的精力。
更何況后果還不一定是他們想看到的,以后跟村民更難相處了。
黃保國手指在口袋里點了點,笑呵呵的說道,“還是咱們大奎叔明事理,既然這樣,我建議把這一次回城的指標給宋浩同志和容理光同志,還希望大家能同意。”
人群中的宋浩和容理光難掩喜色,至于剩下的人臉色都僵住了。
他們都知道有人在走關系,而且也送了很多禮,但沒想到黃保國會這么直接就把人給定了下來。
張繼宗,“慢著,這事還得所有村民投票,咱們可不能專斷獨行。”
說完還意有所指的看了黃保國一眼,“都是一同下鄉的知一青,咱們也不好厚此薄彼,同樣給大家一個機會,這樣子得出了結論,別人也不會有二話。
宋同志和容同志也別心里不舒服,這事也是有先例的,周邊其他幾個村子都是這么選出來的,咱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樣對大家也公平,你們說對不對”
“對,”除了宋浩和容理光,其他人都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