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禹達成一致后,王凱當即率領本部八百多士卒與張禹率領的一千士卒共同出兵離開了下辨縣,并朝著羌道縣城而去。
大軍來到羌道縣城后,羌道縣城內留守的羌人頓時緊閉了城門。
見此情形,王凱當即便派秦瓊前去奪城。
秦瓊領命之后,點齊麾下的將士便架起了云梯開始攻城。
張禹見狀,也是立即下令讓自己麾下的將士們跟著攻城。
待云梯架好,秦瓊身先士卒的攀登了起來。
因羌道縣城的主力盡數被其族長楊棕帶走了,羌道縣城內的羌人沒有堅持多久便被王凱和張禹的聯軍擊敗。
見羌道縣城已被攻克,王凱當即對著不遠處的張禹說道“張族長,多虧有你相助,我才能拿下羌道縣城。”
“太守大人言重了,我只是盡了微薄之力。”
“張族長不必謙虛,待我徹底收回武都郡之權,我便向陛下為你請功。”
張禹聽后頓時笑著回道“那就有勞太守大人了”
交談到這,羌道縣城最后的抵抗勢力也是被秦瓊覆滅。
率軍進入羌道縣城后,王凱立即在秦瓊和張禹的陪同下,向縣內的百姓們宣告了羌道縣城以后重歸太守府管轄。
之后,王凱留下了王通并讓其率領兩百將士坐鎮羌道縣城以防叛亂。
處理完了羌道縣城,王凱隨即便率領秦瓊和剩余的將士與張禹部一道趕往了武都郡其余下轄的縣城。
其余五縣之人在見到大軍出現后,絲毫沒有抵抗便全部出城迎接了新任太守王凱。
自此,王凱在白馬氐族長張禹的協助下重新掌握了武都郡大權。
收回權力的王凱當即便派人趕往了長安城向皇甫嵩稟報,并向其獻上了一計。
坐鎮長安的皇甫嵩在收到王凱送來的書信并看完后,他當即自言自語道“新豪之計雖不算完美但尚有可行之處,白馬氐部這支力量用的好將會是一支奇兵,但用不好就會引火,我到底該不該用新豪之策呢”
無法做下決斷的皇甫嵩只得回信給王凱讓其暫時按兵不動。
再說王凱收到皇甫嵩的回信并看完后,他雖然有些遺憾皇甫嵩沒有采納他的計策,但是他還是依令而行。
邊章率領的叛軍與皇甫嵩率領的官軍在長安城繼續僵持了一段時間,中常侍張讓和趙忠二人因與皇甫嵩有嫌隙,便共同向劉宏詆毀皇甫嵩。
劉宏聽信了讒言,當即便召回了皇甫嵩,并收回了他的左車騎將軍印綬,削奪封戶六千。
而后,劉宏轉任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代替皇甫嵩,新任破虜將軍董卓和蕩寇將軍周慎均在其帳下效力。
此時,劉宏已經調集了十萬余人,并交到了張溫的手上。
張溫領兵之后,當即率部趕到了美陽縣駐扎。
而叛軍首領邊章在得知官軍進駐了美陽縣后,他也是當即率領叛軍主力來到了美陽縣。
再說王凱在武都郡等了多時也不見皇甫嵩下一步的指示傳來,他隨即便派人再次前往了長安聯絡皇甫嵩。
王凱派往長安的人在得知皇甫嵩早已經被免職后,他立即急行趕回了下辨縣。
見到信使歸來,王凱立即問道“可有聯絡上我師父”
“主公,皇甫將軍已經被陛下免職了,新任主帥是司空張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