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撤兵洛陽,董卓分別派人去給徐榮、李傕、張濟和牛輔幾人傳達了他的軍令。
派出信使之后沒多久,董卓留下了呂布斷后,然后他連夜帶著部眾撤離了虎牢關,直奔洛陽城而去。
翌日。
盟軍再次攻打起了虎牢關時,呂布只是堅守了一陣便率部撤離了虎牢關。
眾諸侯見輕而易舉的拿下了虎牢關時,大家很快便明白這是董卓承受不住壓力率軍撤退了。
雖然大家心知肚明,但卻并未出兵追擊。
見到這個情況,曹操立即找到了袁紹并對其說道“盟主,董賊落荒而逃,為何大軍不乘勝追擊”
“孟德啊董賊雖然撤離,但呂布尚在,你有把握擊敗呂布嗎若是不能,我們還是慢慢的朝洛陽進軍吧,免得徒增傷亡。”
曹操聽后很是無奈,因為他也對呂布甚是忌憚。
沒能說服袁紹出兵追擊,曹操只得跟隨大軍慢慢的朝著洛陽城進軍。
再說伊闕關這邊,徐榮在收到董卓下的軍令后,他立即讓自己的副將段煨率部撤離,而他則是在伊闕關內遍布引火之物。
布置妥當后,徐榮只留下了幾名點火的士卒然后便帶著剩余的士卒撤往了洛陽。
翌日,當孫堅率部攻下了伊闕關時,徐榮留下的士卒立即點燃了引火之物進行燒城。
孫堅見狀,只得無奈的率部退出了關隘等待大火熄滅。
這一等,便給了徐榮足夠的時間撤往洛陽。
再轉向函谷關這邊。
李傕和郭汜二人收到董卓的軍令后,他們也是立刻行動了起來。
當王凱和蓋勛發現函谷關已經是空無一人時,李傕和郭汜已經率部離開函谷關許久了。
見此情形,蓋勛立即對王凱說道“王將軍,函谷關的西涼守軍居然撤離了,看來董賊是打算退守洛陽城,我等應當速速進軍趕往洛陽與盟軍主力匯合。”
王凱見蓋勛這么說,他雖然一百個不情愿,但是卻也只能無奈的答應了下來,畢竟他是皇甫嵩之徒,若是他置師父的安危于不顧,只怕他以后想要完成一統天下的目標便是難上加難,因為他若是將名聲搞臭了就很難恢復過來了。
虎牢關、伊闕關和函谷關的西涼軍先后撤離時,軹關的張濟和河東的牛輔在收到董卓的軍令后也是迅速的朝著洛陽趕去。
半月之后,西涼軍諸將全部回到了洛陽城與董卓匯合了。
自此,董卓的兵力再次恢復到了十萬人以上。
與此同時,袁紹率領的盟軍主力穿過了虎牢關后直逼洛陽城。
而袁術率領的盟軍偏師穿過了伊闕關后也是朝著洛陽城逼近。
至于王凱率領的北軍精銳在穿過了函谷關后也朝著洛陽城進軍。
率先抵達洛陽城下的是從函谷關進軍的王凱部,因為王凱這邊的大軍基本上都只聽命與王凱一人,所以他們的行軍速度甚是迅速。
兵臨洛陽城西門后,王凱立即便下令原地扎營。
等了數日,孫堅部終于來到了洛陽南側,至于袁術的主力大軍則尚需時日抵達,因為袁術是從魯陽縣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