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頭的匈奴人見薛禮一路追擊,他頓時帶著薛禮朝著主力大軍趕去。
再說薛禮連殺了三百多人后,他終于放棄了追擊,因為他一個人注定不可能殺得完所有人,若他繼續追擊下去很可能遭遇匈奴大軍。
已經脫逃的領頭將軍見薛禮竟然沒有追來的時候,他頓時有些失望,因為薛禮再追一段距離就會遭遇南匈奴的大軍,一個人就算在武勇,若是陷入人群當中也只有戰死沙場的份,畢竟人總有力竭的時候。
再說薛禮縱馬回到初遇匈奴騎兵的地方后,那幾個受盡凌辱的村婦也是自盡而亡。
看到這一幕的薛禮頓時下馬厚葬了那幾名村婦。
緊跟著,薛禮說道“亂世之中人命皆如草芥,如今南匈奴騎兵出現在河東郡內,看來吾只有投軍報效朝廷才能為護一方百姓的安全了。”
隨后,薛禮就近前往了附近的安邑縣準備投靠朝廷。
待薛禮入城后,他很快便聽說了鎮西將軍涼州牧王凱正在長安招賢納士的消息。
聽說了招賢令的內容后,薛禮自詡武藝還算過得去,所以他當即轉向朝著長安而去。
與此同時,同在河東郡內的裴行儼也是得知了王凱的招賢令內容。
在聽說了招賢令的內容后,裴行儼頓時自言自語道“沒想到如今竟還有人敢用戴罪之身的人,那杜如晦與我家相交莫逆,既然他能出仕,那我也自當可以。”
隨后,裴行儼也是啟程朝著長安而去。
因為裴行儼和薛禮的路途差不多,所以他們幾乎在同時來到了函谷關前。
只見此時的函谷關排著很長的隊列,因為司隸東四郡的人在聽說了王凱的招賢令后,許多懷才不遇的士子都是打算去往長安碰碰運氣。
裴行儼和薛禮見函谷關的搜身極為嚴密時,他們二人同時嘆氣了一聲,因為他們的身上都有兵器,雖然如此,但裴行儼和薛禮都沒有放棄的打算。
排在前面的薛禮來到關門處時,守關將士頓時看見了薛禮手上的那桿方天畫戟。
見此情形,守關士卒頓時如臨大敵的詢問起來“汝乃何人為何手持兵器過關”
薛禮一聽當即答道“吾乃薛禮,今日持兵過關是想前往長安投奔鎮西將軍。”
聽到薛禮這么說,守關士卒一時間也拿不定注意,他們頓時合計了一下然后由其中一名士卒前去稟報了函谷關守將徐榮。
徐榮在得知竟有人持兵過關時,他立即趕到了關門處。
當徐榮見到薛禮一表人才又拿著方天畫戟時,他頓時以為呂布來了。
緊跟著,徐榮迅速走上前去。
可當徐榮看清薛禮的面龐后,他頓時有些失望,因為薛禮并不是呂布。
隨即,徐榮來到了薛禮面前詢問道“汝就是薛禮”
“正是草民”
徐榮仔細的端詳了一下薛禮后頓時又心想此人雖不是呂布卻神似呂布,難不成此人是呂布的兄弟若真如此,我可不能耽誤了主公的大事。
想到這里后,徐榮頓時下令放薛禮過關了。
得到首肯的薛禮當即拜謝了徐榮然后便踏上了去往長安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