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孫策撤出江陵,王凱當即進駐了江陵縣。
自此,荊北三郡再無江東的兵馬。
由戰略防守變為戰略進攻的孫策不僅沒能打下南郡還倒丟了江夏郡。
雖然心有不甘,但孫策還是率部從荊南返回了江東。
與此同時,王凱收回江陵后,他還是留下了魚俱羅坐鎮江陵。
然后,王凱率部朝著襄陽而去。
待王凱抵達襄陽后,他立即下令讓大軍修整了起來。
同時,王凱也是調出了隋唐英雄召喚錄。
因為江夏之戰結束之后他又獲得了80的軍功。
再加他還剩下的20軍功,他又可以召喚一名大將出來了。
待王凱仔細的挑選了一下,他最后選擇了劉仁軌。
王凱完成召喚儀式后,劉仁軌也是在司隸境內現世了。
這個時候,王凱的軍功全部耗盡,他的政績也只剩下了40。
召喚過后,王凱頓時思索起了荊北三郡的布置問題,他認為孫策丟掉江夏之后絕對不會就這么算了,他必須做好荊北的防御問題。
待王凱深思熟慮之后,他終于開始部署荊北三郡了。
首先,王凱任命薛禮蕩寇將軍為荊北三郡的都督并率領三萬人坐鎮襄陽。
其次,王凱任命長孫晟鷹揚將軍為荊北三郡的副都督并率領三萬兵馬坐鎮宛城。
魚俱羅中郎將、霍峻校尉率領兩萬人鎮守江陵。
來護兒中郎將、文聘中郎將率領三萬水軍鎮守西陵。
黃忠虎翼中郎將帶領神臂營駐扎襄陽聽候薛禮的調遣。
向寵校尉亦留在襄陽聽候薛禮調遣。
除此之外,魏延中郎將、嚴顏中郎將二人則留在了宛城聽候長孫晟的調遣。
至于江夏郡太守,王凱任命了荊州老臣伊籍擔任。
安排了荊北的事宜后,王凱這才啟程向著長安歸去了。
待王凱走到半路的時候,孫策也是返回了宛陵縣開始休養生息。
再說王凱這邊。
王凱回到長安后,他又安排起了河洛四郡。
首先,王凱任命秦瓊折沖將軍為河洛四郡的都督并率領三萬人坐鎮洛陽。
其次,王凱任命徐勣軍師中郎將為河洛四郡的副都督并隨同秦瓊坐鎮洛陽。
徐榮建威中郎將、段雄校尉二人領兵三萬鎮守虎牢關。
劉磐中郎將、鄧芝校尉二人領兵三萬鎮守懷縣。
張任中郎將領兵兩萬鎮守伊闕關。
甘寧率領錦帆水軍駐扎洛陽聽候秦瓊的調遣。
布置完了河洛四郡,王凱又安排起了并州東面三郡。
首先,王凱任命李靖破虜將軍領兵五萬坐鎮晉陽。
李道宗中郎將領兵三萬鎮守壺關。
周倉校尉、胡車兒校尉亦留在壺關。
高干偏將軍跟隨李靖留在晉陽。
陳到虎翼校尉率領無當飛軍留在晉陽聽候李靖調遣。
安排了東并之后,王凱接著又開始安排起了北并。
北并包括了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和定襄郡。
首先,王凱任命了馬騰平北將軍擔任北并都督。
他將領兵三萬駐扎在定襄郡善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