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進入相對平和的階段時,王凱這邊也是繼續開枝散葉了起來。
除了蔡琰、貂蟬之外,橋靚、橋婉、鄒韻、黃月英、糜環、甄宓、劉妍、唐婧、長孫無垢都有了后代,只有娘子軍的那幾位暫時還沒有。
時間就這樣緩緩流逝。
眨眼的功夫,天下便平和了一年的時間。
王凱這邊漸漸的安定了西羌諸部,西夏方面終于可以騰出手來準備與北魏、東吳爭奪天下。
與此同時,北魏方面也將淮南三郡徹底消化。
至于東吳這邊,孫策依托揚州余下四郡慢慢的恢復了一點元氣,但東吳的實力已經從最巔峰的時候跌至谷底,他們現在也只是在茍延殘喘。
面對著東吳的困境,孫策也是不斷召集群臣商討對策。
以周瑜為首的主戰派主張讓孫策收復交州再做打算而以張昭為首的主和派則建議孫策要么投靠王凱,要么就投靠曹操。畢竟北魏和西夏的實力已經將東吳遠遠的拉開。
孫策見麾下的群臣分成兩派進行斗爭,他最后還是偏向了周瑜的一方,因為周瑜和他畢竟有極為深厚的關系,而張昭卻只是他的臣子而已。
江東群臣見孫策偏向了主戰,主戰派的臣子都十分高興,而主和派的臣子最后也只能無奈的聽從了,畢竟江東的主人還是孫家。
隨著孫策做出了決定,東吳各部開始再次集結準備收復交州。
這個時候,主和派的幾位臣子忍受不了孫策的肆意妄為,他們聚集到了一起開始打起了壞主意。
這其中地位最高的乃東吳張氏,但此張氏非張昭、張纮,而是吳郡張氏,此張氏的領頭人物名叫張允,其子張溫、張祗、張白乃史的東吳名臣。
張允召集了其余的一些世家來到張府后,他立即對眾人說道“諸位,此次主公又不聽我等勸告執意妄動刀兵,吾認為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一旦主公麾下的兵力消耗殆盡,那我們手中的私兵必定會被抽調,這對我們的家族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其余世家族長聽后紛紛表示了贊同。
緊跟著,張允又說道“如今天下大勢已經十分明朗,西夏代表著新興勢力妄圖顛覆世家的根基,而北魏代表著守舊派極力維護世家的統治,今后的天下必定是這兩股勢力決出,而我等的主公恐怕只能淪為一個看客。”
聽到這話,世家族長們都被張允的話給驚到了,因為張允的話要是傳到了孫策的耳中,那他一定必死無疑。
隨即,其余世家族長們紛紛表示讓張允慎言。
張允聽后卻絲毫不懼。
“諸位,此次吾召集大家前來可不是訴苦的,吾有意率領大家另謀他路,不知大家意下如何啊”
其余世家族長聽到這話,他們紛紛沉默了下來,因為此時叛變的代價確實是有些沉重。
張允察覺到大家的心思后,他立即說道“當然,我也不強求大家,但是如今我等的主公執意要發兵交州,此時已經是我等最后的機會了,若是錯過這個機會,我等今后再想另謀他路就只有投降一途了,但我們卻不能保證攻到東吳的究竟是西夏還是北魏。”
“如果是西夏大軍,我等以后恐怕就要過著艱苦的日子了,我相信大家也不愿意如此,可我們若是這個時候舉族遷移,那我們就能自主選擇曹丞相并得到他的庇護。”
聽到張允這些話,世家族長們的確動心了,因為他們一點也接受不了西夏的那一套。
張允見狀后也是沉思起來只要能說動你們打頭陣,我就能隱藏起來靜觀其變。
過了一會兒,吳氏族長吳儉站了出來說道“張老,聽你一席話真是勝過苦讀十年書啊你說的沒錯,如今江東孫氏已經日薄西山,我們繼續追隨下去恐怕也得不到太好的結果,我贊成此時舉族遷移投奔曹丞相。”
吳儉發話之后,其余世家族長依次站了起來向張允表明了他們的心意。
很快,參會的世家族長們全都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