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聽后的確動搖了,雖然他對孫策的感情還是有一些深厚,但為了家族的利益,哪怕讓他背千古罵名他也心甘情愿,更何況天下到底是由西夏統一或者北魏統一還尚無定論呢。
想到這里,張昭也同意聯系東吳世家助北魏一臂之力。
緊跟著,張纮也附和了起來。
見此局面,諸葛瑾、顧雍等人最后也表達了贊同的意見,若他們不愿意,那他們今后的處境就十分微妙了。
隨著這些大世家帶頭,其余降曹的文官們也紛紛附和起來。
最終,在場無一人反對。
畢竟他們都已經降魏,與其左右搖擺,還不如放手一搏。
大家統一意見之后,張昭頓時將他們的決定告知了傳令兵。
傳令兵隨即便啟程離開了廣陵縣。
而張昭等人則各自聯系他們相熟的世家進行策反。
沒過多久,傳令兵便回到了宛陵縣外向曹操復命了。
曹操得知降曹的東吳官員全都同意策反東吳余下的世家時,他頓時欣慰的想到看來我沒有看錯張昭他們,有了這些土著的幫助,宛陵只會成為一座孤城。
感慨之后,曹操便耐心的等待了起來。
與此同時,王凱還沒有察覺到兇險之處。
不僅如此,王凱麾下的參軍們也都沒有察覺到異樣,因為他們連戰連勝終于滋生了些許輕敵之意。
時間就這么緩緩的流逝了過去。
沒過多久,以張昭為首的東吳降臣們寫的書信便傳遍了整個丹陽郡,這其中只有宛陵縣和春谷縣除外,畢竟這兩地有西夏兵馬。
隨著丹陽各縣的世家們收到勸降信,他們頓時也都產生了異心,畢竟他們的主公都投靠夏王王凱了。
一時間,各縣的世家紛紛聚集開始商討起來。
留守各縣的東吳士卒因為人數比較少,他們根本就顧及不到這些事情。
很快,陵陽縣內的東吳世家便做出了決斷,他們在短時間內集結了城內的所有世家家丁向留守縣城的東吳士卒發起了突襲。
只有不到一千人的東吳士卒哪里能夠抵擋的住。
不到兩個時辰,陵陽縣便徹底陷落。
拿下縣城后,領頭的世家族長頓時將城樓的大旗扯下了。
隨著陵陽縣的消息傳到周圍縣城,周圍縣城內的世家們也都紛紛響應了起來。
一時間,丹陽各縣發生了連鎖反應。
短短一個月之內,除了宛陵和春谷還在王凱手中以外,其余各縣已經改換門庭了。
這個時候,王凱才收到了消息,因為各縣世家按照指示很快就封鎖了消息,滯留城內的錦衣衛們雖然很想將消息傳遞出去,可因為城門封禁的問題他們很難出的了城,這才導致王凱收到的消息有些后知后覺。
還沒等王凱從噩耗中緩過來,各縣的世家頓時集結起來向著宛陵縣而去。
當王凱收到消息的時候,世家的私兵們已經趕到了宛陵縣附近。
很快,世家私兵們便將宛陵縣包圍了起來,因為曹操之前派出去的那些東吳將領已經接管了這些兵馬,在有指揮的情況下,私兵們看去也挺像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