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兄弟看到公良拿著一個籠子在水里撈魚,心中好奇,就游到他身邊來,等看到籠子里的魚后,頓時來了興趣,紛紛搶著要撈魚。公良沒辦法,只得把魚籠給了他們兩兄弟,自己則上岸找山藤重新編了兩個魚籠。
編魚籠沒什么技巧,無非是將山藤按著橫豎,一起一落,編在一起。差別的是手藝好的人編的東西會好看一點,差的丑一點,比如公良自己編的東西。
編了兩個魚籠后,公良看這里的山藤韌性好,枝條細,就砍了一些,打算帶回去編點家用物品。
這臨時編就的魚籠屬于一次性用品,很容易爛掉。若真要編成家用的東西,還需要一整套工序,如晾干、去皮、上油等等,這樣才能保存長久。也就是他這樣80后的農村人還懂得一些老輩人的手藝,要是換成現在那些五谷不分、五體不勤的城里人,估計到這邊得餓死,更別說如他這般享受人生了。
砍了一些山藤,忽然,公良看到不遠一處崖壁下的山藤葉子竟然長得有點像以前老家的老鼠瓜。
那老鼠瓜又叫山薯,是一種可以用來清熱解毒去火的藥材,因為長得小,最大的只有兩指粗細,所以被叫做老鼠瓜。那東西是一種藤類植物的根莖,里面含有豐富淀粉,吃起來和蕃薯差不多,但不甜,而且纖維很粗。
看著長得和老鼠瓜葉子差不多的山藤,公良走了過去。仔細看看,說這東西和老鼠瓜像也未必,因為這山藤長得高大,不像老鼠瓜的藤那般細小,但不管怎么說,都要挖了才知道這東西是不是老鼠瓜。
于是,他就從旁邊找來一根樹枝,在山藤根部挖了起來。
崖壁邊土質松軟肥沃,只挖了一會兒,公良就看到山藤的根莖,頓時更加賣力挖了起來。
本來在水里撈魚的小石兄弟看到他在崖壁邊挖東西,也好奇的跑過來看。
挖了一會兒,山藤底部的根莖現出原形,只見一窩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根莖躺在那里,看得他目瞪口呆。這還是他以前見過的老鼠瓜嗎這分明比他以前見過的大蕃薯還大。
小石看到挖出來的老鼠瓜說道:”阿良,你挖這東西干嘛,又不好吃。”
公良詫異道:“你吃過”
“吃過,阿爸以前挖過,粉粉的,又粗,也不甜,連小小石都不吃。”
小小石胃口一向奇好,能讓他不喜歡吃的東西還真是少見,看來這老鼠瓜味道真是不怎么樣。
公良也不管這東西味道怎么樣,當下就把所有老鼠瓜都挖出來,在水中洗凈,然后切了一小塊嘗了一下,味道和以前見過的老鼠瓜一樣,看來真的是了。真沒想到這里的老鼠瓜進入這么大,以現在的個頭,再叫老鼠瓜已經不合適,以后就叫山薯吧
將山薯收拾干凈,公良又和小石兄弟把編好的魚籠撈滿魚,這才一起回家。
晚上,公良將撈回來的魚煮了一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