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慣例重大人事調整提交常委會前會有一個范圍更小、層次更高的溝通。以前縣里副書記職數較多時,叫做書記碰頭會,只要這個會上達成一致意見,常委會通過肯定沒問題。
后來副書記減為一正兩副之后,這個慣例按照書記行事風格的不同形式多變。以前韓子學、曾衛華都不約而同采取只跟縣長商量,一旦敲定便提交常委會的方式,這也是合理的,因為書記和縣長分別代表黨務和政務的領導,他倆都同意的事還有什么可商量的唯獨不爽的大概只有分管人事的專職副書記。
使用更廣泛的方式是,書記、縣長、分管人事副書記和組織部長四方會議,但很多縣長很抗拒這么做,因為只有他代表政務系統,其它三位都是縣委那邊的。而且四個人很容易形成兩票對兩票,爭執不下的局面。
費約采用一對一溝通方式。他和組織部長吳鄭榮直接拿出人事調整名單,然后吳鄭榮出面先后找方晟和副書記孔天亮,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直接交鋒,方晟、孔天亮有意見通過吳鄭榮轉達,如此幾個回合,盡管過程拖沓復雜一點,但最終也能達成一致。
然而,對于這份名單,名單上六十多人的調整,方晟一個都不滿意。換而言之分歧是根本性的、方向性的,沒法商量。
他發現費約年紀不大,用人思路保守得象六七十歲的人。費約的思路就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一把手的位置由常務副職頂替,常務副職由副職里面資歷最老的頂替,副職則從中層干部里挑選資歷最老的
六十多人當中方晟大概只認識一半,其中有幾個印象頗深,就是那種循規蹈矩、嚴格照章辦事的傳統官員,費約大概就欣賞這類人。
在政工部門、紀檢部門,他們能發揮性格特長把工作做得很好,但面對洶涌澎湃的市場大潮,更需要的是激情和魄力
沒有一本教科書指導如何應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沒有一個經濟學家能真正指導發展經濟到底要采取哪些措施。唯有過人的膽識和足夠的定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反思,形成屬于自己的理念和思路。
方晟要的是想干事,能干事的人。
耐著性子聽完吳鄭榮冗長的情況介紹,方晟連抽幾口煙,皺眉道
“天亮書記看了嗎”
吳鄭榮陪笑道“還沒,費書記的意思是以方縣長的意見為主。”
很大一頂帽子。
方晟長時間沉默,等到吳鄭榮快不耐煩時才說
“蔡秘書在鄉鎮歷任計生員、財政專管員、黨政辦副主任,在市委辦先后在農經科、財貿科和綜合科都是副職,沒有任何主持工作經驗,一下子當江業重鎮之一的四源鎮書記,本身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欠缺,恐怕難以服眾。”
“那方縣長的意思是換個小一點的鎮,還是先干一陣子鎮長”吳鄭榮試探道。
“鎮長他抓過經濟工作嗎經濟方面到底懂多少”
經過前期一系列事情,江業領導班子已形成“方縣長懂經濟”的共識,吳鄭榮不敢跟他深入探討,趕緊轉換話題道
“這份名單,方縣長還有什么意見”
“公安、市場監督兩位黨務五十歲出頭了,能當幾年一把手怎么保持行業內長遠規劃的連續性正府辦常務長期分管后勤工作,能應付當前瞬息萬變的經濟工作縣委辦常務更是如此,在宣傳口子干了二十多年,為解決正科級問題才調過去,按資歷晉升合適嗎”
方晟拿著名單按順序一口氣說下去,連續十多個崗位變動都被他否決掉,吳鄭榮聽得汗都下來,暗想大少爺,你不是給我出難題嗎我怎么回去向費書記交待,說“方縣長一個都不同意”
“那么方縣長有哪些更好的人選”吳鄭榮心想不給點甜頭是不行了,費書記肯定要讓出些位置出來搞平衡。
誰知方晟說“我建議組織部門多考察些備選干部,廣泛征求意見,要多選一而不是一選一,要盡量讓更多的、年輕的、有活力的干部進入考察視野,形成儲量豐富的后備干部人才庫。這是我個人的意見,你可以向費書記轉達。”
“好,好。”無功而返還受了一肚子氣,吳鄭榮氣得七竅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