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下午”王智勇有些發愣,“省里還不知道這件事呢”
“我倆周一上午去匯報,中午回來開會,”方晟道,“事不宜遲,防止消息泄露出去后有些企業在賬上做手腳,或者鉆空子等等下午的會不妨遲點,放到四點鐘左右吧,防止我和智勇在省里耽擱時間。”
婁伯林、車叢等人臉揪成一團,握筆的手都在微微顫抖。
召開上千人的大會,主要內容是關系到全市企業的降稅減費,涉及多少部門、要做多少準備工作、完成多少測算,還要趕在周一上午前交到市委書記手里
這樣規模的會議,通常至少提前半個月準備,一周前就通知各單位呀車絲心里哀嘆道,感覺跟這位市委書記后面混,恐怕要短壽好幾年。
更要命的是,降稅減費只是個提法,稅率到底降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標準和實施方案;減費減哪些項目,是否需要省相關部門批準等等,一系列頭疼的問題隨之而來。
單做測算和草擬方案,按平時慣例總得三四個月吧。
不過往深處想,過去那種作一個決定開多個務虛會、協調會,過程中為個別表述改七八回,有時拖拖拉拉的作風的確很浪費時間。
常委們都看得出方晟是采取倒逼機制,努力提高潤澤官場的辦事效率。
話說回來,身為市領導誰不愿意有一支能征善戰、辦事可靠的隊伍但長期在潤澤這種環境任職,久而久之難免被同化,兼之大多數常委是本地人,很難下得了狠手。
這就是領導干部異地交流任職的好處,關鍵時刻能拉下臉來。要說缺點也有,就是王智勇等人所擔心的,只求短期行為,大肆舉債發展經濟,把家底子折騰光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比如同時上兩條高架,在王智勇看來就是過于急躁的行為,此外還有方晟催著申報地鐵項目,王智勇更覺得不可思議,準備利用省城之行向相關領導匯報一下。
無論如何要控制方晟大基建、大投入的沖動
周日,整個市委大院忙成一鍋粥時,魚小婷開車陪方晟來到六十多公里外的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