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蕪早料到如此,并未表現出一點緊張抑或是不滿,只是在馬車駛出宮門,進入丹鳳大街的時候,掀開車簾,沖海連道“先去一趟七娘的家中吧,我先前同她說好的,要與她同食最后一餐飯。”
海連一愣,面露難色,道“殿下只說許良媛來送一送宋娘子,奴婢們都以為良媛會去城門出相送。”
言下之意,自然有些不愿去宋七娘的那處小院子。他們替元穆安辦事,一向小心謹慎。
城門開闊,有諸多守城侍衛在,利于看守,自然不易出事。而宋七娘的那處院子在集市附近狹窄曲折的小巷中,往來的都是附近居住的三教九流的百姓,相比之下,總有些風險。
秋蕪瞥他一眼,難得沒像平日一樣溫和好說話“海公公,殿下并未說,只讓我去城門相送。”
海連從前就聽干爹康成的吩咐,一直對秋蕪十分恭敬,如今她已成了良媛,自然越發要奉承著。
被堵得說不出話,他只得側目看看身邊的侍衛首領。侍衛首領蹙眉,也有些為難。
秋蕪見狀,慢慢軟了幾分,柔聲道“七娘的院子,連宮中半間偏殿的大小都比不上,你們整整二十人,難道還怕我們三個弱女子跑了不成”
海連沒做聲,心道上次在昭寧寺,可不就讓她跑了。
不過,這次他們人多,又盯得牢,絕不會像上次那樣。況且,秋蕪如都已成了良媛,不久太子登基,她必有造化。
只有癡傻之人,才會在這時放棄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
“若實在不放心,你們便將七娘的院子前后都圍著看守住,可好”
海連未去過宋七娘的居處,只知曉大致地點而已,但想來應當如秋蕪所言,不會太寬敞,他們這么多人,總不至于連一處院子也守不住。
他與那侍衛首領對視一眼,終是點頭答應“奴婢聽良媛的吩咐行事。”
一行人遂轉道,去了宋七娘居住的那處小院。
那院落比海連等人事先預料得更加局促狹小。
他們四下看了幾眼后,便放下心來,將其前后守住,識趣地并不入內。
秋蕪親自提著包袱與食盒,跨入那間熟悉的小院,臨掩門前,還不忘取出碎銀,吩咐海連,到附近的酒樓再要一鍋羊肉湯來,順便再給同行的侍衛、太監們買些熱胡餅。
海連殷勤地應下,連忙吩咐一個腿腳利索的小太監頂著寒冷的北風小跑著去買。
酒樓離得不遠,不過隔了兩條街,冬日又是羊肉湯與胡餅賣得最好的時候,酒樓準備得多,不必等候,因此那小太監很快便提著食盒回來了。
羊肉湯被送進院子里,與秋蕪從宮中帶的點心放在一處。
余下的胡餅則盡數分給守在外頭的眾人。
臘月里,天寒地凍,這些太監與侍衛雖早習慣了頂著風雪當差,也見慣了宮中的珍饈佳肴,但此時能得一塊熱騰騰冒著油花的胡餅吃,即便沒有太多滋味,也覺得無比滿足。
一切仿佛都進行得十分順利。
然而,小半個時辰后,那一座小小的毫不起眼的院落內,卻忽然燃起一陣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