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
李斯抬眸,對上了趙高謙恭而溫順的臉。
中車府令兼管符璽事。皇帝命他下旨召諸公子及蒙恬回朝,他自然要讓趙高來見他。
但是
李斯并不喜歡趙高。
或許是同類相斥。同樣從底層爬起,同樣貪婪而狡詐,同樣精通律法,擅長書法及文字每每看到趙高,李斯心底都會不由得升起厭惡與警惕。因為和自己不一樣,即使有著呂不韋的前車之鑒,為相多年,他仍做不到保持很多年以前卑下時的那種姿態。可趙高比他更能隱忍,更擅偽裝。那副謙卑的模樣
“丞相可知,陛下此意為何”
作為中車府令,皇帝的腹心側近,趙高在有些時候有著比李斯更大的優勢。即使嬴政比任何人都要擅于忍耐疼痛,甚至不惜趕走了最可能發現他身體異常的扶蘇,但趙高還是察覺出了端倪。
而徐福的死則證明了他的猜測。
若是當年那顆所謂的仙藥真的有問題,若是陛下的身體真的出了什么問題趙高低垂下眉眼,想起那日在獄中聽候行刑時的冰冷。公子胡亥天真純稚,孝悌忠信,胡不可為秦王
“汝何敢妄自揣度上意”
李斯怒極。但他自己心里有數,這憤怒到底有幾分是裝出來的。
皇帝除謚法,不許朝外議政,更不喜旁人窺探他的行蹤和想法。他為左丞相,有些事情該做怎樣的反應,早已成了習慣。但是這并不表示他對于趙高的這句話就沒有什么別的想法了。
陛下何意
縱使陛下至今沒有立太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陛下是屬意公子扶蘇的。
就連隨口的一道旨意都表現得明明白白。唯有長公子在陛下心中有名字,甚至能排到蒙恬之前。而其他公子,同樣是陛下的兒子,卻只能得到“諸公子”這樣籠統的稱呼。有時候李斯甚至要懷疑,陛下到底記不記得自己其他兒子的名字。
興許也就是長公子自己心中還有些忐忑。但作為秦朝上下為數不多敢于當面同皇帝陛下爭辯之人,長公子潛意識里怕也是知道陛下對他的看重的。
幾年前宮中傳出消息,道長公子觸怒陛下,而陛下果然也使公子扶蘇北監蒙恬于上郡,使之遠離了作為權力中心的咸陽。
此事一出,不明所以者都天真地以為長公子或失上寵,卻不想一想,蒙恬是什么人。
蒙氏兄弟可以說是皇帝陛下最信重的臣子。在陛下心中的可信程度,是他李斯也好,趙高也好,都拍馬不能及的存在。
允許有繼承權的公子同蒙恬接觸,還給了他監軍的這種名正言順的身份。與其說是放逐,倒不如說是放權。更何況,蒙恬手中,還有大秦最精良的三十萬兵馬。
而此時,北方未定,陛下卻突然召長公子、蒙恬還有其他諸位公子回朝,那么唯一有可能要做的事,便是冊立太子。
是什么讓陛下突然動了這樣的心思
若說是因錢塘君奉璧入廷,這完全沒有必要。此事傳出去,只會更有利于陛下的統治。
但如果李斯深深看了趙高一眼。趙高奉命教導公子胡亥,與長公子并不如何親近,若他日長公子繼位,自然于他不利。畢竟身為內宦,即使有中車府令的官職,但他的一身權力地位依然只能依仗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