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生不禁也笑了。
門房老伯伯把他好心加上去的鐵鏈鎖開了,揚了揚眉毛“小偷要偷,管儂看上去有鈔票還是沒鈔票,多幾道鎖費工夫,就被阿拉捉著了呀。”
斯江笑著點頭表示“老伯伯儂港得沒錯,謝謝謝謝。”
小倉庫實際上倒不小,大概有十幾個平方米,打掃得很干凈。四個貨架只有一個上頭堆著貨,角落里拆平的紙箱疊成一人高。門邊有張小辦公桌,臺面落了層薄薄的浮灰,旁邊一個半人高的文件柜里有幾本藍色硬底的賬冊,柜子上放著熱水瓶、收錄機、熨斗和一個簸籮,簸籮里剪刀針線俱全。燙衣板收攏了靠在文件柜邊上,三個湖藍色塑料方凳疊在一起,旁邊放著笤帚簸箕拖把水桶臉盆抹布之類。
斯江頭一次來,在這螺螄殼里轉了兩圈,很有鳥槍換炮的振奮感,比起以前擠在亭子間里理貨,這間倉庫就很像真的一樣了。
“什么像真的一樣,本來就是真的。”景生一邊笑,一邊把貨架上面去年秋季剩下的七八件風衣拉了下來,讓斯江把貨號和尺碼登記在出庫單上。他利索地把燙衣板架好,電熨斗插上插頭,準備熨燙要出樣的樣衣。
兩人在倉庫里忙到九點半,四十幾歲的倉管阿姨抱著保溫杯和熱水袋到了。景生略交待了幾句,在出庫單上簽了字,三個人把理好的貨往外搬。
十點半,華亭路上大部分攤頭開始準備迎客,各家老板老板娘都穿得喜氣洋洋,互賀新年。景生和斯江幫模特搭配好衣裳,給兩個阿姨發了開門紅包,就去工商局去咨詢開公司的事,想著咨詢完正好趕回萬春街等顧西美他們。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注冊公司的手續和個體戶全然不同。公司分內資和外資不說,有限責任無限責任,自然人公司等等,政策法規各不相同,注冊資金、投資金額、銀行開戶、驗資、會計、辦公場所、股東協議書、公司章程等等事情均繁瑣之極,想要拿到營業執照,沒有個月根本辦不下來,后面還有稅務局勞動局物價局質檢部門等等一大堆事體。沒有最麻煩,只有更麻煩。
好在兩人長得好嘴巴甜,靜安工商的一位年輕小伙子接了景生一包軟中華后,指了幾條路一樣是開公司,股東里有人拿香港身份證的,必須開成合資公司,得先去區招商局申請批準立項,憑招商局的紅頭文件才能再去外匯管理局申請,從香港進來的投資額不管是美金還是港幣,都要先有外匯管理局的文件,才能到銀行開辦外匯賬戶,隨后才能申請公司賬戶,前期籌備工作相當麻煩,當然好處也有,現在香港或臺灣的資金投資內地,工商稅務各方面有特別優待的一條龍服務。
景生和斯江面面相覷,真正體會到了隔行如隔山。
年輕人又說,注冊地點呢,最好是找個有熟人的街道辦事處,直接租他們下屬的三產,這樣算街道引資成功,不但有限期內的免稅免租各項優惠,介紹人還能拿到一定比例的獎金。日后公司運轉過程中,街道干部們自然也會盡量搭把手。此外公司要繳的費用太多,當中能避的不能避的,能少交的能不交的,各路神仙自有神通,街道一般都會介紹一個靠譜的老會計幫忙擔帳,一本賬五十塊洋鈿,一個月去公司一兩趟,稅務勞動局等方方面面都能擺擺平。而各個區、開發區招商引資的方向和優惠政策也各不相同,比如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優先引入外貿公司和星級酒店,漕河涇開發區呢,重點是對高新技術產業,像長靜徐,看重的都是大體量的商貿服務業,隨便數一數,未來五年要開業的大型香港臺灣百貨公司就有近十家,賣衣裳的個體戶開小公司基本沒花頭。
年輕人難得有機會發揮,看到斯江一臉訝然和崇敬,恨不得傾囊相授。最后總結了一條你們這種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司,還不如個體戶最靈活實用,多招幾個人,悶頭賺錢,一年做到一千萬朝上再考慮開公司還差不多。
他這最后一記悶棍,直接把景生和斯江都打懵了。
兩人從工商局出來,拎著一堆資料沿著膠州路往華亭路方向走,沉默了一會,斯江振奮起來“阿哥,你不是說地鐵準備了三十幾年才試驗成功的嗎萬事開頭難,很正常對吧”
景生笑了笑“我就是覺得小胡說得很有道理,如果我們個體戶的執照可以用,沒必要改成公司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