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把竹子都剖完了之后,然后就問向瑾她們這砍竹子的地方在哪里,他說他再去砍些回來。
向瑾就跟他說她帶他去,廖嬸子就道,“嗨,哪要的到跑那么遠,到我家的竹林里去砍就是,我家這幾年都沒有用竹子編東西,那竹子發了不少。”
這個年代,就連竹子都是每家每戶當初自己栽種的,老向家的屋后就有一大片的竹子,但是她們跟老向家鬧毛了之后,自然也不會去他家砍竹子,所以向瑾都是直接到后山集體的那片坡地上去砍的。
向瑾他們也沒有客氣,可是她卻不知道廖嬸子們家的竹子種在哪的,所以就沒有提再帶他二舅去的話,倒是她媽卻說跟他一起。
向瑾就趕忙道,“那我也去,我去幫你們抗竹子,”實際上她想去認地兒,等下回若是還有什么需要的話,她就可以自己去了。
楊菊云想著也不是很遠,也曬不到多少的太陽,于是便沒有阻止。
走在路上,向瑾就問,“二舅,我早上砍的竹子還不夠么”
她二舅就道,“夠是夠,但是我想用竹子給你們編幾把椅子,再弄個竹桌子跟一張竹床,到時候放在那棚子里,就不從家里面拿了,你嬸子家也沒有多余的桌椅板凳給我們拿。”
“哦,明白,”向瑾點了點頭,隨即道,“二舅,你可真厲害”
她二舅就微微地笑了笑,然后她媽就道,“你二舅可是個篾匠,他編的那些簸箕啊,竹墊,還有席子之類的那都是十分精致的,在這十里八灣的都是很有名氣的。”
哦,原來也是一個手藝人,不過,這個年代的手藝人可真多呀,各行各業的都是
向瑾就道,“那我明天還是去山上砍些竹子回來,廖嬸子家的竹子,還是需要些的時候再來砍。”
她媽和她二舅沒有反對,畢竟這是別人家的,別人雖說是不用,但你也不能毫無節制地都去砍,說句不好聽的,人家準許你去看,那是人情,人家不讓你砍,那是本分。
哪能一下子就把人情給消耗盡的
所以她二舅就道,“行,那你到時候砍,砍好了二舅來搬。”
“好”
他們只在廖嬸子家的竹林里砍了兩根竹子,她二舅打算今天先做兩把竹椅出來,所以,向瑾跟去純碎就是無用武之地。
她二舅抗著兩根竹子,她媽將那砍下來的竹尖拖回家,而她則只能抗著把砍刀回去。
回到家之后,她二舅手起刀落,麻利地將竹子鋸段、打洞、削片很快,一個對稱的椅面框架就拼成了。
緊接著,她二舅將鋸好的椅腳與椅肚連接處削薄,跟著他便拿了一抱稻草到院壩邊上一塊空地上去點燃,然后將削薄的竹段在在那稻火上來回烘燙。
當那原本堅硬的竹段被烘燙得發軟時,他便熟練地將其拗彎成九十度的弧度,然后椅腳便成形了,緊接著他再接上椅面、鋪好坐板,嵌入削尖的竹釘,最后一把精巧的竹椅子就出現了。
向瑾在一旁看得是兩眼發直,“哇,二舅,你簡直是太厲害了,就這么短短的一會兒功夫,你就能做出一把椅子來,你這手藝可不能丟啊,你得好好的保持著。”
要知道在未來,像他們這種傳統的手藝人那都是很吃香的,很多人就靠這個發家致富呢,想當初她在網上買了一個很普通的,巴掌大的竹筲箕都花了她二十五塊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