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得向現實低頭。
現今大清國富民強,兵堅炮利,與數年前的大清已不可同日而語。
次日。康熙招諸位大臣商議出戰之事。
溫春雖招了一些噶爾丹的戰略部署,但現今溫春被抓,雖然大清一直隱瞞消息,可溫春久不歸來,噶爾丹必定起疑,自然會想到其已落入大清手中的可能。這部署必會有所調整。所以大清不能盡信,卻也可做參考。
譬如溫春口中所謂的駝城戰術,譬如準噶爾的大批火器。
隨后數日,君臣討論對策,胤礽全程陪聽。
于是,康熙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別看胤礽在噶爾丹策妄等人的事情上說得頭頭是道,真談到調兵遣將、排兵布陣。康熙每每問及他的意見,他給出的答案半數有錯漏。
真紙上談兵
康熙再次長嘆,果然孩子還太嫩,教導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胤礽低著頭,無比心虛。
他真沒有藏拙他是真的不懂這是他兩輩子從沒接觸過的領域,他又不是全才,什么都能無師自通。更何況,這些年他的事兒多,學得東西雜。這些知識里面嫌少出現有關軍事的。兵書他至今都沒看過幾本。
胤礽暗自擦了把汗,果然這幾年有點飄了。雖然一般打仗都有大將軍,可上位者真要一點都不懂,顯然也是不成的。
因此,康熙愿意用心教,胤礽也很用心聽。
三月,康熙親下圣旨,任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胤禔為副將,率兵三萬為左路軍;恭親王常寧為安北大將軍,簡親王雅布、信郡王鄂札為副將,率兵兩萬為右路軍。
又令盛京與科爾沁蒙古出兵兩萬參與夾擊。
四月再下圣諭,著各部準備,決意親征,令佟國綱佟國維,納蘭明珠索額圖陪同,留太子胤礽在京監國。
前朝后宮皆驚,眾人勸諫,康熙不為所動。
胤礽微微嘆氣,他跟康熙果然是親父子。去歲他執意要去尼斯克城,用上全部手段。如今康熙執意親征,誰勸都沒用。
胤礽大約能明白康熙的心思。
他要的不僅僅是打敗噶爾丹,還想全殲噶爾丹的軍隊,甚至想用此戰向所有人展示大清的戰力。一來讓古蘭更為忌憚;二來讓策妄阿拉布坦心生懼意,使其徹底臣服,不敢妄動。準噶爾之患便可一勞永逸;三來可對和碩特進行震懾,有殺雞儆猴之效。
其實胤礽更想跟康熙換換,康熙留京,他去戰場。可惜他跟康熙提了,康熙死活不肯答應。
既然康熙主意已定,不可更改,胤礽只能作罷。
若他記得不錯,此次康熙大張旗鼓親征,可還沒開戰就病了,以至于不得不回鑾養病。親征之事偃旗息鼓。
為此,胤礽直接找上胤禛“汗阿瑪就要走了,德妃娘娘有沒有什么表示”
胤禛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