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條不紊,胤礽得閑又琢磨起別的事來。
他找上康熙“汗阿瑪,兒臣想同你借幾個人。”
“借幾個人”
“嗯。兒臣想出京去河道看看。”
康熙怎么突然就要出京了
“汗阿瑪也知道,我這兩年一直有在學習水利方面的東西,調取了工部不少資料,甚至讓靳輔大人不間斷給我寫信,訴說河道的情況。但資料看得再多,也沒有實地考察一番來得有效。我若想在這上頭有所成果,必然需要足夠了解當地的情況。”
康熙有些訝異“你想治水”
“有這個想法。汗阿瑪,我大清自入關以來,黃淮水患便未曾停止。您當政這些年,各黃淮地區關于災情的奏報時有呈上。
“靳輔大人勤勤懇懇,于河道治理上立下大功。可黃淮水患由來已久,自周定王起,至今日止,幾乎是兩年一決堤,百年一改道。光是兩宋時期,便改道遷移五次。這等歷史遺留難題,靳輔大人便是天縱奇才,也無法徹底解決。
“水患一起,耕地被毀,百姓流離,沿岸缺丁情況嚴重。朝廷丁銀無法收繳尚在其次,最關鍵的是倘若水患嚴重,百姓食不果腹,難民增多,在各地流竄,不利于社會安定。若逃亡期間沒有可吃的,恐造成搶奪行人、富戶等情況。如果再進一步,就會發展為流寇。”
胤礽記得康熙四十三年與康熙四十六年各有一場水患,情況都很嚴重,難民倍增,路有餓殍,賣兒賣女。如今是康熙三十年,距離水患發生還有十幾年,若是現在著手準備,胤礽覺得是很有希望避免的。
他繼續道“汗阿瑪,瑪法書籍中有幾本講水利的。早些年我也讓人謄抄過送給靳輔大人研習,并且我自己也有在學。聽聞二十四年科考進士張伯行對此道頗有見解。兒臣想讓康熙下旨,讓他與我隨行。再召靳輔大人陪侍隨行。
“兒臣想看看能否集我們大家的力量研究出更為有效的方案來。不奢望畢其功于一役,這等古往今來的千年難題也不可能一時間讓我們完全解決,但至少要能夠暫時保一地安穩。這個暫時的時間自然越長越好。”
康熙年間在治水上能力不錯的還有個張鵬翮,不過他此時為浙江巡撫,九年后才任河道總督。尤其如今江南剛剿滅朱三太子與天地會,還需要時間整頓恢復,他恐怕不能放下浙江一大攤子事,跟他們一起巡視河道。
因此,胤礽沒提。治水能臣有那么兩個就夠了。胤礽在水利上本事不大,全靠系統作弊。此番提議,一則是想讓系統就地掃描收集信息,一則是為了給自己將來拿出方案安個名正言順的借口。所以有沒有張鵬翮并不重要。
他說得認真,康熙也嚴肅起來“黃淮水患確實是個大問題。你有這個心很好,只是你一個人,朕終究不放心。”
胤礽滿頭問號,他怎么就是一個人了,前頭提到的張伯行靳輔不是人不過他們確實不能做護衛。
胤礽又道“汗阿瑪忘了,我還有一千五的親衛呢。我全部帶上”
哪知康熙完全不是這么意思,他道“朕陪你一起去吧。”
胤礽啥玩意兒你一個皇帝,放著朝政不管,湊什么熱鬧你懂治水你懂修堤壩你就懂個皮毛,你去有啥用添麻煩嗎
“想想,朕上回出巡還是二十二年,一晃眼居然八年了。正好趁這次機會再南巡一次。你不是總說江南好嗎我們沿著河道走,把該巡視的地方都巡視了,再往南邊去。”
胤礽你真不是自己想出去玩了,拿我當借口
胤礽神色猶豫“不好吧”
康熙怎么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