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一頓,瞬間明悟“剖腹產”
“是”
胤礽沉默。這法子在石令儀孕期就談論過,但胤礽始終猶豫,沒有決定。
密太嬪道“這些年父親一直在研究外科手術,至今已有十多年。母親在協助父親的同時,也在鉆研剖腹產之術。近幾年牛羊若遇生產困難,都是母親用此道解決。
“只是人體畢竟不是牛羊,彼此有差異。因著民眾對外科手術的忌諱,嫌少有能接受者。母親沒怎么在人體身上試驗過。但也非一個都沒有。
“三年前有個死囚便是孕婦,刑部判決產后處斬。可她突然難產,母子安危不保。母親得聞消息,特意趕過去,求得那女子首肯,行過一次剖腹產術。孩子活命,孕婦卻死了。
“一年前,母親碰到一個剛死不久的婦人。婦人突發心疾而亡,彼時已經孕七個月。母親發現肚子里的孩子還活著,便與家屬商議,剖開婦人的肚子,將孩子取了出來。”
這兩件事胤礽是知道的。也正因為此,才諸多猶豫。兩次,唯一在人體施展的兩次,一次婦人本就已死,只需取出孩子。一次孩子活,婦人死。都不能算成功。
如果是后世,對于剖腹產他可以冷靜簽字。可現在不行。
密太嬪也明白胤礽的顧慮,言道“當時牢中那位婦人身體狀況本就不太好,又知道自己產下孩子便會被處斬,早已沒了求生的意志。她的死并非全因手術之故。”
并非全因手術之故,可誰也不能保證與手術完全無關。胤礽突然覺得自己很自私。這些年他一直想推廣外科手術,推廣剖宮產,可要推廣,總要有第一批受術者。此時外科手術初露端倪,還不算成熟,這一批受術者的危險可想而知。所以輪到自己身上,胤礽退縮了,他不敢拿石令儀的命去賭。
如果石令儀卻沒了,即便真的把孩子取出來了。又有什么意思這跟如今保大還是保小的情況有什么分別
見胤礽不言不語,密太嬪也知道這個選擇難做,卻不得不提醒“還請陛下快些決定。拖得越久,皇后娘娘會越危險,肚子里的孩子也越危險。羊水已經破了,流失太多,孩子會憋悶。”
胤礽心頭一緊,手掌傳來石令儀的溫度“陛下,剖腹吧。”
胤礽張著嘴,不等他開口,石令儀堅定道“陛下,我想賭一把。我想自己和孩子都活下來。”
胤礽喉頭哽咽,艱難道“好”
密太嬪接到指令,立刻吩咐下去。因為雙胎的關系,烏雅氏的靈泉又沒了,孕期胤礽就與密太嬪與劉夫人討論過手術之事,所以手術室準備好的,就為了以防萬一。手術用具也全部齊全。劉夫人可做主刀。差的只是助手。
要說傳統醫術,密太嬪自認不輸旁人。但要說外科手術,她自入宮后便沒了實驗機會,光懂理論有個屁用。所以如果需要助手,這些年跟著劉夫人的那群女弟子顯然比她更為合適。
皇權至上的年代,胤礽一聲令下,下面人的動作極快,宮門所有關卡一路暢通放行。
人員到位了,手術用具有了,消毒之物早幾年就產出濃度高的酒精,碘伏等。再有便是麻醉品。胤礽雖在民間禁用了阿芙蓉,但卻秘密讓人研究阿芙蓉的藥理,結合以往麻沸散的經驗,弄出了替代的麻醉品。
阿芙蓉本是無錯的。后世它也多運用于麻醉與治療領域。有錯的是借由阿芙蓉為禍人間之輩。這種東西非是不能存在,而是不能肆意存活于民間。它的作用必須牢牢掌握在官方手里,嚴格管控。
一切準備就緒,剖腹產進行中。手術重地,胤礽不能如之前一般呆在石令儀身邊,只能在外面等。他沒有如同前兩次石令儀生產時一般焦躁不安,來回走動。
他是坐著的,神色平靜,仿佛泰山崩于前都能面不改色。但他連茶盞都拿不穩,雙手顫抖,杯中的水一點點往外灑。他的呼吸深快,眼睫顫抖不止。這一切都暴露了他此刻的緊張與懼怕。
不知過了多久,于胤礽而言,每一秒都十分漫長。他此刻只慶幸康熙與弘昭弘暄不在。自微服了一圈回來后,他憋了兩三個月的火氣終于找到了出口,與康熙大吵一架。結果第二天康熙就帶著倆孩子又去了湯泉園。
自打石令儀懷上第三胎,康熙知道他脫不開身就越發作妖,偏偏倆孩子與他關系好,樂得跟在他身邊跑。每每氣得胤礽暴跳如雷,又無可奈何。果真是應了那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