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正在聽弘昭念奏折,偶爾考校幾句,問問弘昭的看法以及他的對策,見他言之有物,頗有自己的政見,胤礽十分滿意,嘴角緩緩上揚。
胤禛就是這時候來的。
胤礽將奏折放下“這時候進宮,可是有事”
“是。皇兄可還記得前陣子江南收到一封密信,里頭說洋人有意暗中在尋常煙草中摻雜阿芙蓉混入大清”
胤礽點頭。浙江巡撫得知后秘密調查,發現確有此事,將參與之人全部收押。那幾個洋人現在還被關著,外交部正跟其背后的國家扯皮撈好處呢。
胤禛接著道“送信之人并沒有現身,是通過街頭賣糕點的小童將信遞到官府的,除了這封信,沒有留下別的只言片語,也不曾透露自己的姓名。官府查過,但事有輕重緩急,要先處理洋人之事,對送信之人的調查上難免就懈怠了些。
“臣弟府上有個幕僚姓烏,是江南人士。前陣子他告假返鄉,無意中發現送信之人的蹤跡。送信之人是個年近耄耋的老者,在鎮上開了一家私塾,教孩子啟蒙。如今他年歲大了,已不太出面教學,負責授課的是他兒子與孫子。
“烏幕僚發現老者才學不差,其子孫才學同樣不差,而且教的用心,很有水平。但不論老者還是其子孫都無功名,連個童生都不是。私塾中也只教啟蒙,若有人考取了童生功名,就會另覓他處求學。然而以老者一家的本事,便是秀才也教得。”
胤礽一頓,弘昭心念一轉“他們莫不是身份有問題罪臣之后”
胤禛微笑“太子聰慧。只是他們的身份比罪臣之后還要嚴重些。”
弘昭蹙眉,比罪臣之后還嚴重他看向胤礽,胤礽已有猜測,卻沒有說,鼓勵地看向他。弘昭想了想開口“四叔,是朱氏后裔嗎”
胤禛點頭“崇禎帝之子。自大清入關至今,民間多起打著朱三太子名號行事的,其余全是捏造,也就朱和濰勉強算朱氏后裔。但朱和濰父親乃偏遠宗室所出。若論血脈,這位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
弘昭睜大了眼睛。沒想到自己竟一猜就中。可他又疑惑起來,既然是朱氏后裔,為什么要給他們送信
胤禛又道“皇兄,烏幕僚調查的時候被老者發現了,他怕老者逃跑,便搶先一步將其一家拘了起來,現已秘密押入京師。”
胤礽面色一沉。
胤禛蹙眉“臣弟府中幾位幕僚,烏幕僚在其中并不是很出色,臣弟平日不算看重。他是為了討好臣弟,立功心切,所以行事激進了些。”
胤礽垂眸“如今人在何處”
“在臣弟名下的一處莊子上。”
胤礽吩咐小柱子“準備一下,朕要出宮。”
又轉頭對弘昭說“你隨朕同去。”
“是。”
幾人來到莊子上。四世同堂全守在一間屋子,年紀最小的孩子大約三四歲模樣。正中坐著之人須發花白,眼神卻很清明。
胤礽近前,示意胤禛將其他人帶出去。老者家人如何肯一個個目光警惕。局面僵持,最后還是老者出面“你們先下去吧。”
“父親祖父”
“下去吧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莊子處處防守,明樁暗樁不知道多少,光是門外都有十來人,個個身強體壯,腰佩刀槍,若他們真要做什么,便是你們在此又有何用”
“可是”
“沒有可是。下去吧。”
年長的男子無奈,只能帶著家人離來。屋內只剩了老者與胤礽弘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