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此處,康熙又看向另一頁的人名。諸如唐十九胡長生等。這些都是胤礽的肱骨,他得尋機會找找,最好是找個理由讓胤礽自己發現。若這個世界的唐十九胡長生等人仍舊有才,倒是可以作為胤礽的班底。
想到這里,康熙看向人名中的第一行第一個陵光。
這個世界最大的不同就是順治。順治去世之時,“他”也陪同太皇太后前往五臺山,送了順治最后一程。但順治沒有留下那些書籍。
康熙神色凝重。胤礽與陵光做出來的許多東西都依托于這些書籍,康熙一直很好奇這些書籍的來源,但怎么查也查不到,這仿佛是個迷。康熙用過很多法子都沒有結果,最后只能作罷。但這個世界居然沒有。那么多書籍,一本都沒有這讓康熙很是震驚。
不過陵光倒是存在的。康熙從記憶中得知,陵光依舊跟在順治身邊長大,順治臨死前曾說這孩子天資聰穎,卻沒有托孤于他。只留了個信物給陵光,讓陵光若遇難事,可以帶著信物去裕親王府。更讓“他”與福全承諾,若有一日陵光找上門,要他們援手幫扶。
康熙的關注點在“天資聰穎”這四個字上。對于另一個世界的很多東西,他都一知半解,若讓他來弄,他只怕弄不出幾樣來。可陵光在這上頭的資質是胤礽以及外邦先生們全都贊不絕口的。所以如果能找到陵光,將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訴他,他未必不能從這些一知半解中尋摸到路子。
陵光不是和尚,順治死后,陵光按照順治遺愿,脫離五臺山在紅塵游歷,康熙知道他的戶籍身份,做為帝王,天下雖大,可要定位找一個人,還不算太難。也就是花費的人力物力多一些而已。
因此在這點上,康熙并不怎么擔心。他現在擔心的是兒子,除了胤礽,還有往下的三四五六七十等等。
在這里,胤礽的兄弟關系并不好,本該與他一條心的老三,與他相處平平。老四倒是敬著他,也露出輔佐之意,但也僅僅如此,遠不如另一個世界老四對胤礽的忠誠。倒是能夠理解,畢竟另一個世界,老四可以說是胤礽一手教養長大的,這里可沒有。
唯一讓康熙欣慰的是,如今孩子們年歲都不大,夢中那等諸子奪嫡的情形還未出現。甚至除了胤禔,就連老三老四都還沒有明確的要爭權的想法。這就是太子地位穩固的原因。
康熙覺得,后續鬧到兄弟反目,局面一發不可收拾,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態度曖昧,太子地位不穩。
所以現在只需他堅定對太子的維護,讓太子穩穩坐在儲君之位上,其他兒子應該都會歇了心思。他再想點法子,多安排些兄弟互動,總歸多多少少能讓胤礽收獲些兄弟情分,不至于真的成了個孤家寡人。而這些兄弟,日后也都可以成為胤礽的幫手。
當然還有最關鍵的胤禔。
康熙在本子上寫下這個名字,心緒尤為復雜。這個世界,胤禔已露鋒芒,更是幾次與胤礽交鋒,野心初顯。好在經過查證,他身邊沒有燕燕這等人物,沒有別人用心之人引導,他還沒有做出那等人神共憤的事情來。
康熙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胤禔的問題,最終沒忍心直接將其打落深淵,決定給予他一次機會。
他已經用各種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惠妃與明珠都不是蠢人,會做出明智的選擇。讓他們去勸說胤禔,沒有燕燕從中作梗,胤禔就算不甘心,在胤礽強勢,地位固若金湯,不可撼動的情況下,他也只能憋著。
康熙不求他能醒悟過來,對胤礽畢恭畢敬,只需他能一直憋下去就行。若他忍得了,便封個王爵,讓他榮華富貴一生。若他忍不了,做出混賬事來,自己也決不輕饒。
放下筆,康熙揉了揉手腕,看著本子上一條條代辦事項露出苦笑。他都退位頤養天年多久了,居然還得重新爬起來操這份心,哎,好累。
康熙轉頭,透過窗戶看向天際。
他又懷念起另一個世界的人了。胤礽,弘昭,弘暄,弘晞,扶云
不知道他們現在怎么樣了。自己不就是多喝了幾杯嗎莫不是就這么喝死了若他死了,胤礽該有多傷心
然而,康熙只怕怎么都沒想到,他沒死。非但沒死,還被“他”給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