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更擅長審訊,若是探子,移交刑部自然最好。但這就是康熙的事了,胤礽是不管的。他站在一邊,百無聊賴,開始兩只腳尖磨搓著打拍子。
康熙又將一封折子遞過來“這是劉太醫寫的,關于各地設醫署的細則條款。這個建議還是你出的,你看看。”
胤礽粗略掃了幾眼,連連拍手叫好。
康熙斜眼“都好嗎你就沒有別的提點”
胤礽苦著一張臉“汗阿瑪,您又不是不知道。我鬼點子多,腦子一熱就是一個想法,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您讓我出點主意還行,要我完善細則,我是干不了的。”
康熙嗤鼻,搶過奏折在他腦袋上一敲“你就是懶”
胤礽討好地笑“哪有張大人熊大人他們都夸我勤奮呢汗阿瑪,我是真覺得劉太醫寫得不錯。”
康熙搖頭,又一聲嘆息。大致是不錯,但有幾條過于理想化。可惜胤礽沒看出來。到底還是太嫩了點。
胤礽眨眨眼,沒有反駁。
這類場面近一兩年里經常發生。起初是康熙在御書房與朝臣議事時,見胤礽偶有認真傾聽的模樣,便存了教導與考校之意,詢問他的看法。慢慢地,這種行為變成了習慣。但凡康熙覺得有必要考一考的事情,都會問胤礽。
胤礽來者不拒,全都會說。有對的,也有錯的。其中偶爾還會夾雜一點比較驚艷的。充分顯示了自己的聰慧,卻又讓這份聰慧前面加上了稚嫩的標簽,不至于光芒太盛引起天子的忌憚,反而讓他心憂。
康熙將不可行的幾條用朱筆圈出來,再交給胤礽“你瞧瞧這幾條”
胤礽試探道“有不妥”
康熙瞪眼“哪里不妥”
胤礽撓頭“哪里不妥嗯兒臣猜的汗阿瑪既然特別標出來,肯定是不妥。至于具體何處,汗阿瑪容兒臣回去好好想想。”
康熙
他只能將不妥之處一一指出。好在胤礽一點就通,倒也不會讓他太頭痛。父子二人一個教一個學,正是其樂融融的時候,慈寧宮小太監急匆匆跑進來。
“皇上太皇太后吐血了”
太皇太后吐血
胤礽瞬間臉色大白。康熙忙問“出了什么事今早朕去請安的時候不是還好好的嗎怎會突然吐血”
“奴才不知”
康熙咬牙“要你何用”
一撩袍子就走,胤礽趕緊跟上。
二人來到慈寧宮,一眾宮女太監都站在殿外。康熙蹙眉,沒來得及詢問,掀簾子進去,轉入內室,便聽太皇太后說“他才四十多歲,我一把老骨頭還好好的,他怎么就怎么就”
語氣里滿是悲愴
“皇瑪嬤,這是怎么了”
蘇麻喇姑福身道“五臺山來信,那位主子不好了。”
五臺山那位主子
胤礽瞪大了眼睛,臥槽順治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