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新式日化用品。沒毛病
康熙覺得他說得有理,何況他也就一家店,對朝廷的買賣構不成什么威脅,便答應了。
“你覺得這些可以負擔得了朝廷目前的支出這么有信心”
胤礽搖頭“單憑這些東西,自然是不能的。但汗阿瑪不要忘了,我們還有紅磚和水泥呢。紅磚那邊應該已經可以對外銷售了吧讓下面的人快點搞起來。至于水泥。”
胤礽呵呵一笑“聽說汗阿瑪前陣子出宮了兩趟”
康熙
“汗阿瑪是不是發現了,現在每日進城的人口增多,往來做買賣的商戶也比以往要多”
康熙點頭“你當初同朕說,要想富,先修路。這話雖粗俗,卻極有道理。”
胤礽拍拍胸脯,揚起下巴“那當然。路好走了,交通便利了,才會有人愿意往來。人員往來多了,才能帶來貨物的交易,經濟的流通。”
給點顏色就開染坊,夸上一句立馬嘚瑟。康熙無奈搖頭。
胤礽又問“汗阿瑪是不是想在全國修建水泥官道”
康熙蹙眉,想,但耗資巨大,修不起。
胤礽笑嘻嘻提議“汗阿瑪,官道是給大家走的,錢也應該大家出,為何要朝廷全部承擔呢”
康熙苦笑“你指望百姓出別看朝廷修的水泥官道,他們一個個拍手叫好,稱贊不絕。但你信不信,只要你透露出修路要他們自己出錢的意思,他們一個個就會變了張嘴臉,能拖則拖,寧肯不要水泥官道,也要把兜里的錢保住指望他們出錢修路,朕要等到猴年馬月”
胤礽點頭“尋常百姓日日為生活奔波,哪里有余錢修路,自是拿不出來。可這天下諸多富商豪紳。修一條路花費雖不低,但分攤到當地所有商紳身上,也就算不得多了。”
康熙更是搖頭“商賈多奸,想讓他們心甘情愿出資,哪那么容易。朝廷也不好強勢威逼。”
“不能威逼,可以利誘啊”
康熙挑眉“利誘如何利誘”
“不必付出實際利益,只需給個虛名就行。譬如在官道上設碑。每隔幾里立一個。如今也有界碑,界碑上多刻著地名,告訴往來者,此地是何處。
“我們造的也算界碑,正面刻地名,背后用小字說明此路為當地富紳貢獻,附帶上出資者的名字。讓轄內的知府再賜幅字,或是封個善人的名頭。”
康熙眼前一亮。士農工商,商人最末。為了一個好名聲,在官府留個好印象,出些錢財,他們肯定愿意。
胤礽嘴角彎起“其實也可以朝廷與商紳各出一部分,或是部分地區由朝廷全面承擔,但后續需要換一種方式。
“比如在官道修好之后,朝廷在重要道口必經之地設立哨所,派人站崗,凡過路者都要付過路費。
“行李不多的步行者也便罷了。馬車車隊,尤其攜帶大筆貨物的,可以依照人員多少,貨物多寡,車輛數目來確定具體金額。”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