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胤禔心中有數,康熙想了想,便干脆放開手讓他自己去辦了。
“你翻過年就十三了,騎射武藝都不錯,經史子集也學得不差。唯獨這看人識人,見微知著的本事還不到家。
“太子喜好出宮行走,往日朕還覺得他玩性大。如今倒覺得此舉也不壞。至少他流連市井,事情見得多,知道得也多。看事通透,不為表象所迷。往后你也可到處走走。”
說完頓了會兒,思慮道“若要說觀察入微,自細微處尋真相的本事,非刑部莫屬。如今已是十一月,馬上就年關了。等明年,你便去刑部呆一陣,好好看一看,學一學。”
胤禔大為吃驚,刑部雖非六部之首,比不上吏部戶部,位置也是極其重要的。他強壓下心頭的歡喜,趕緊謝恩“是兒臣遵旨,定不負汗阿瑪期望”
自康熙處出來,胤禔找上了明珠。
“舅父1,我按你教的同汗阿瑪說了。”
其實胤禔對燕燕的感官十分復雜,初時沒當一回事,花點銀子做個善事而已,還能在汗阿瑪面前展示自己的仁善,何樂不為。偏偏劇情反轉,燕燕非但沒能成為他展示自己仁善的工具,反而成為他愚蠢的證明,讓胤礽逮到機會給了他好大一個難堪。
為此,胤禔對燕燕十分惱火,既是因欺騙而憤慨,也是因丟了臉面而遷怒。
但不管怎么說,燕燕也最多只是攀龍附鳳,耍了點心機,算不上十惡不赦。他若直接把人處死,未免顯得自己氣量太小。可若就這么放走,胤禔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因此胤禔是想給燕燕一個教訓的。
但聽了燕燕一席話,他竟隱隱生出幾分憐憫。心頭怒火雖然沒有完全消散,卻也再下不去手。胤禔自己都不知道出于何種心理,鬼使神差般就這么答應了將燕燕留在身邊。
彼時他并未多想,還是明珠找到他,說此事既然在皇上面前過了眼,即便皇上開口任由他處理,去留隨意。燕燕也最好不要留。
但胤禔決定已下,皇上那邊恐已經知曉。這會兒再趕走不合適。不如為留下燕燕的舉動找個理由。
胤禔這才如醍醐灌頂,去同康熙主動坦白燕燕之事。
聽聞胤禔所說康熙的反應,明珠松了口氣。
胤禔又興奮道“舅父,汗阿瑪說,讓我明年去刑部”
明珠一怔,轉而笑起來“恭喜大阿哥”
胤禔十分激動,卻還沒得意忘形,他對明珠施以半禮“日后還望舅父助我”
“大阿哥言重了臣自當盡力輔佐大阿哥”
輔佐二字用得極妙,納蘭明珠雖未明說,其中深意,胤禔卻已聽懂。胤禔神色動了動,臉上滿是喜意。太子有索額圖,他難道就沒有明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