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看向唐十九推過來的兩個盒子。里頭的東西竟不比給胤禛的差。
他又把盒子推了回去,“既是他們給你的,你收著吧。至于銀票”
胤礽笑著收了五十萬兩,將剩下的三十萬兩,見唐十九張嘴,搶先開口“你先別急著拒絕。這兩盒子珠寶算是你這陣子忙乎的辛苦費。但這三十萬兩銀子卻是經費。”
唐十九一愣,經費
胤礽指著前頭的店鋪說“之前孤讓你培養個人,到時候接管此店。孤今日過來的時候,看到柜臺上是何茂在忙碌,里里外外的打點。你可是選的他”
“是何茂出身商戶之家,從小耳濡目染,善于此道。但他們家兄弟多。他又是庶子。父親去世后,嫡長兄繼承了七成家業,另外幾個嫡出兄弟分了兩成。剩余庶子共分一成。落到他手里的家底少之又少。
“京都居大不易。他唯有自己出來找門路,剛巧遇上了新華日化招聘。我觀察了好幾個月,見此人機靈,心思活,卻不會行蠅營狗茍之道,還算踏實,為可造之材。不知太子覺得如何”
胤礽無可無不可。新華日化不過是個日用品商店。唐十九是個另外,此后的店長,他只會讓其負責店鋪之事,不會另做他用,所以只需過得去就行,不必要求太高。
“既然是你選的,就他吧。孤信你。”
孤信你。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讓唐十九生出千里馬遇伯樂之感,興奮又激動。他自幼聰慧,在家鄉有“小神童”之稱,十歲就得中秀才,鄰里皆夸。甚至有人說他或可三元及第,名震天下。
可隨后兩次鄉試落榜,風向就變了。漸漸地,旁人開始稱他為“唐仲永”,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他自覺身負才華,別人卻道一個秀才能有多大的才華,若真有才華,不說進士,先考個舉人來看看。久而久之,他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是不是過于自大,高看了自身;懷疑自己是空有幼年虛名,其實不過如此。
慢慢地,他變得不敢讀書,不敢考試,甚至不敢做任何事。他覺得自己沒有這個本事,做不好。他從自信滿滿變得畏畏縮縮,瞻前顧后。
對此,父親什么也沒說,卻毅然賣掉家產,帶著他一路游學,陪他走遍山川河流,看遍人世百態,讓他一點點找回原來的自己。
他很感激父親,是父親把他從人生的迷途上拉了回來。父親告訴他,人生不只有科舉。考不上也沒關系。他的世界很廣闊,不該局限在科舉一途。
但父親沒有告訴他,他的路到底該怎么走。父親也沒有告訴他,他兩次落榜到底比別人差在哪里。
后來他與父親在京城落腳,機緣巧合得以為太子辦事。太子解決了他的疑問。
太子親口說他有大才,只是他的才華不在科舉。太子說他從來不比任何人差,只是彼此擅長的方向不一樣。太子說旁人只看到他沒能中舉,卻沒看到這游學一路,他收獲了多少,又做了多少。
他能從別人三言兩語中窺探出端倪,能從紛雜的談話中挑出重點,能于凌亂的訊息中找到關鍵。
他通過眾人身上得到的消息又反饋到眾人自身。他幫助快關門的小商鋪起死回生;讓被栽贓的學堂學子洗清冤屈;還從拐子手里解救了好幾個孩子。
這些都是他的本事,是那些舉人甚至進士都不一定有的本事。
太子說,他這些年走過的每一寸土地,見過的每一個行業,行過的每一次善舉,都是他可以走的路。只要他想。他有眾多選擇。
然后太子問他你想怎么選
那時他突然想起兒時外人的稱贊,他們說他會三元及第,名震天下。如今三元及第是不行了,但他依然想名震天下。
太子說好
沒有抨擊,沒有批評,沒有攻訐,更不覺得他在癡心妄想。太子只說了這一個字。但也是這一個字,讓他心中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父親幫他找回了自我。太子幫他找回了理想。何其幸哉
胤礽將一封信交給唐十九“這里寫了孤接下來交給你的任務。這項任務十分艱巨,且需要你離開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