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在場諸人都想到了。康熙急傳諾敏1入宮,命其與張吉午二人聯手徹查,務必將背后之人找出來。一個刑部尚書,一個順天府尹。可不得將京師翻個底兒掉
胤礽又說“汗阿瑪,查是一定要查的,但流言的事情不能拖。”
康熙一嘆“是不能等查清楚了再來阻止。”
如此太被動,而且拖得時間越長對他們越不利。
現今天下民心所向,百姓對朝廷與皇室的信任度高,不客氣的說,四成因為雜交水稻,四成因為牛痘,余下兩成才是因為其他。可見牛痘之重要。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想要建立起信任很難,但想要摧毀信任卻很容易。如今這些流言就是敵人手中的一把刀,一把刺向他們心臟的刀。
“汗阿瑪,古語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素來覺得應對流言,堵不如疏。”
康熙笑盈盈看向他“你有什么好法子”
“也不知算不算好法子。剛才張大人說,如今流言大多是在底層百姓當中傳播,或是在酒樓茶館私下隱隱談論。下頭百姓不比讀書人,大部分都不識字,看不懂書。但他們喜歡聽故事,聽說書。”
康熙挑眉。
胤礽看向張吉午“張大人,孤聽說坊間有幾位寫書人,似什么筆名叫太陰居士,空空散人的,這幾年出了好幾本書,各大書坊賣的都不錯,還被改成說書,茶樓里說書人說的不少。”
對此,胤礽可太了解了。什么神仙家的二公子,什么神仙父子,什么仙官渡劫等等,有關于他跟康熙的種種話本七成出自這幾位之手。
張吉午立時明白“是有此事。”
“不知張大人對這幾人可熟悉他們是何身份背景可能尋到若尋不到也沒關系,另找幾個擅長此道的也行。明日孤弄個綱要出來,命他們寫成話本,送去各大茶館酒樓讓說書人說。”
張吉午輕笑“他們以流言針對朝廷,我們便將道理融入話本之中,將計就計,此法甚好。倒也不必太子親自動手。微臣來擬綱要便可。順便還能在話本中談一談究竟是誰會傳這些流言。太子若是不放心,待臣寫好,可先于太子過目。”
有人代勞,胤礽樂得輕松。
他想了想又說“百姓也并非都會去酒館茶樓,有些人不喜歡說書,反倒喜歡聽戲。”
張吉午聞弦音而知雅意“微臣讓人將話本子改成折子戲,送去戲班。”
胤礽點頭“不拘京城的戲班,還有游走各地獻唱的戲班。這流言是打京里開始的,卻不代表他們在京師之外的府郡不會傳。若我們只顧京師,從而疏忽其余之地,怕是會落了他們的圈套。”
“微臣明白”
就此議定,胤礽瞄了眼梁九功,又偷看到康熙桌上的供詞,心念轉了轉,也不走了,在一邊蹭聽。果然見康熙說完流言,又說起胤祚之事。
“流言既是與胤祚有關,胤祚的事你們也一并查了。宮里朕交待給了梁九功,宮外就由你們負責。痘宮那邊需得謹慎。”
若痘宮有敵人的內應,胤祚的事還真不好說。
胤礽最初第一個懷疑的就是佟佳氏,但這會兒突然覺得是不是他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流言起來的時間過于巧合,仿佛是算著胤祚死的時間開始傳的。這太不尋常。或許胤祚之死非是因為后宮,而是因為前朝
至于佟佳氏跟宮外勢力勾結,胤礽并不做此猜想。意圖動搖朝廷統治的會是什么讓你答案顯而易見。佟佳氏有幾個膽子敢這么做她自己就算為了報仇不要命了,難道整個佟家都不要命了
想了想,胤礽趁機插嘴“六弟之事倒也不一定就是滑板車的問題。”
康熙側目。
胤礽蹙著眉頭問“滑板車內查出問題,六弟的病就一定是它所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