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抬眸,“所以皇上覺得與他無關”
康熙啞然。表面上,胤禔確實沒出手。但這些天,胤禔去鐘粹宮去得格外勤快,每次呆得時間也比較長。種種跡象都表明,胤禔最起碼也是知情者。知情而不報,知青而縱容,已經說明了他的立場。更別提他或許不僅僅是知情者,還是謀劃人。
想到此,康熙心頭梗堵,神色肅穆。
太皇太后嘆道“皇上可想聽聽我的看法”
康熙正愁著呢,本就想找個人說道說道,又礙于諸多顧忌,不知如何開口。聽聞此話,順勢答應下來“瑪嬤請說。”
“朝堂彈劾太子的罪狀雖有夸大,卻不算無中生有。此事只是兩個小官上奏,其余諸人皆未出面。因而說小不小,說大卻也不大。皇上生氣非是因他們彈劾,而是因彈劾背后的深意。”
康熙點頭。
“你處置了奏本之人,甚至連同明珠余國柱也一起罷免,已擺明了態度,朝堂再不會提及此事。太子之局已解。你若想對他人輕拿輕放,也無不可。
“你為難,是覺得若不處置,保成委屈。若處置,手心手背都是肉。還有一點,你擔心這處置的命令傳下去,保成便會知道此事與胤禔有關。可對”
康熙苦笑“還是瑪嬤了解朕。”
太皇太后覺得有些可笑“關心則亂,當局者迷。皇上,你捫心自問,保成何等聰明,就算你不提胤禔,單憑你處置了明珠余國柱,他會猜不到胤禔身上嗎你若是擔心保成會因此記恨胤禔,那便是小看了保成。”
康熙頓住,忽然搖頭失笑。
是啊,保成自有其胸襟氣度,倒不至于因此記恨。他心里裝的事情大著呢,可不在乎這些。
“皇上怕保成記恨胤禔,怎么不想想胤禔會否記恨保成彈劾保成的折子怎么來的,胤禔在這中間做了多少,瞞了多少,存的什么態度,又是抱的什么心思”
康熙渾身一震,面色大變。
“皇上說你是因想到歷史上諸多帝王太子的結局而暈倒。你既然明了史書上的功過對錯,癥結何在,怎么到自己身上反倒迷茫了呢”太皇太后言“你前頭還說到李承乾,我且問你李承乾因何謀逆”
李承乾謀逆是因太宗寵愛嫡次子李泰,擔心自己被廢,才鋌而走險。
康熙急道“瑪嬤,朕沒有”
“我知道你沒有。你疼愛保成有目共睹,后宮諸子,無人能出其右。但你對胤禔亦是慈父心腸。保成心胸寬廣,又不戀權勢,我敢斷言他定不會如李承乾一般。
“可胤禔呢你敢說他不會似李泰一樣你敢保證你對他的疼愛與縱容不會滋生出他的野心別忘了,李承乾尚且為嫡長,而保成只占了嫡,長這個字在胤禔頭上。”
太皇太后又道“你也承認你今日生氣非是因彈劾,而是因彈劾背后的深意。你認為這深意只是惠妃與明珠的嗎胤禔當真不曾參與他當真沒有這等心思嗎”
康熙無法言語。太皇太后一番話,將他明明早已察覺,卻不想接受,從而下意識去遮掩與粉飾的真相撕扯出來,逼著他不得不正視。
見他如此,太皇太后非但不退,反而趁勢追擊,又下一記猛藥“我再問你,李承乾被廢后,太宗為何棄濮王而立高宗”
因為李承乾與李泰勢成水火,誰上位,另一個都活不了。唯有立李治,三人皆可存。
“如今孩子們都不算太大,胤禔便是有些心思,這心思也才剛起苗頭,你若狠得下心懲治一番,他就算不甘不愿,頹喪個一二年,你再加以引導,許還能糾正過來。
“可若是你輕拿輕放,他不痛不癢,甚至可能因此會錯你的意思,野心日益滋長,待得你可有想過到那時,該如何收場”
太皇太后繼續“以保成的性情,不論貶為庶人,還是圈禁,總歸容得下胤禔一條性命。可若胤禔試問,他可會放過保成嗎”
康熙心弦繃緊。
他可會放過保成嗎
放過保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