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會教,那就別教了。
康熙一道圣旨,直指惠妃教子不當,無撫養皇子之能,特晉衛貴人為嬪,賜封號“良”。將八阿哥胤禩的撫養之權交由生母良嬪。
良嬪猝不及防,不知該喜還是該憂。
鐘粹宮。
芳蕊熬了湯藥端給惠妃“娘娘,藥好了。”
惠妃一飲而盡,只覺得滿嘴都是苦澀。她萬萬沒想到,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試探,皇上的反應竟這般大。
她素來知道皇上看中太子,可就是從前他們父子情深之時,也當不至于此,更何況現今。太子不是剛犯了大錯,惹得皇上親手懲治嗎怎會怎么會這樣
惠妃心頭痛楚,突然有些理解胤禔時常念叨的偏心了。
皇上這心偏得也太厲害了。
她本以為太子有大過,就算皇上仍舊舍不得,可胤禔在其心里也是有極重分量的。此事便是不成,當也不會有多大代價。最多損失兩個五品小官,再不濟余國柱受點罪。明珠未曾直接出手,又有早前遠航諸國的功績在,該能保下,更不會牽扯到胤禔頭上。
如今看來,是她高估了己方,高估了胤禔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芳蕊頗為不忍“娘娘,事已至此,咱們得往好處想。至少您還是一宮主位,是妃位之首,皇上并沒有降您的位份,這便是說皇上對您仍是有情的。”
“有情”惠妃苦笑,“皇上是沒降我的位份,可他把小八帶走,比降我的位份還讓我難堪宮里已擇養母的阿哥交還給生母,有史以來還是頭一遭你再看看良嬪的封號。良,這是赤裸裸的說我不良呢。”
芳蕊一愣“娘娘,您您是不是想多了”
惠妃搖頭“皇上用意何其明顯,怎會是我想多”
她強撐著坐起來,“胤禔跪得有些久,你去給他送個藥,看看他的情況如何,順便替我傳幾句話。”
惠妃招手讓芳蕊靠近,道“經這一遭,我在宮里也就這樣了。若無大功,只怕皇上再不會過來。雖仍居妃位,卻跟打入冷宮無甚區別。但我可以忍受這些,胤禔不能。你仔細同他說,讓他棄了那些心思,好好認錯,態度誠懇些。”
芳蕊應是。
惠妃心頭苦澀,從前她不甘不忿,可如今再如何不甘不忿也沒用了。
人,得認清現實。
兩日后,康熙怒火消減,前往東五所看望胤禔。
胤禔不顧腿上有傷,掙扎著下床,跪地不起,義正言辭“汗阿瑪,您說兒臣有過,兒臣不敢說自己沒有。兒臣確實做了錯事,兒臣認。可您說兒臣心懷不軌,意在儲君之位,兒臣發誓,絕無此等心思。”
胤禔一咬牙,道“那兩本彈劾太子的奏折確實與兒臣有關,可兒臣非是意在儲君之位。兒臣只是只是”
胤禔抬頭看著康熙,雙目泛紅“汗阿瑪,兒臣承認自己不忿,兒子嫉妒啊兒臣嫉妒太子能得汗阿瑪偏寵。都一樣是汗阿瑪的兒子,為什么汗阿瑪對太子尤為不同兒臣也想跟太子一樣。
“每次太子犯了錯,撒撒嬌,磨您兩次,您就不怪罪了。可兒臣犯了錯,您總會斥責。這些也就罷了。兒臣犯錯該罰,兒臣認。可兒臣也有做得好的時候,您也會給兒臣賞賜。為什么每回賞賜總要帶上太子。兒臣也想單獨要一份啊
“這次知道太子有過,兒臣便生了心思,就想著,汗阿瑪是不是會因此沒那么喜歡他,更喜歡兒臣一些。
“汗阿瑪,您說兒臣不孝不悌。兒臣確實不孝不悌。兒臣這兩日反省了許久,只覺得自己這種想法既孩子氣又沒道理。兒臣只看到汗阿瑪為太子的付出,卻沒看到您對兒臣的付出。
“兒臣是您的長子,您怎會不疼呢。對比下頭弟弟們,您給兒子的已經夠多了,是兒臣自己不知足。您對太子好,兒臣覺得您偏心。可是太子自襁褓中就沒了額娘,您不過是憐惜他沒有生母照顧,想把這份疼愛雙倍給他罷了。
“兒臣有您疼,也有額娘疼,加起來哪里比太子少兒臣也奇怪,為什么從前就想不通呢。以至于做出做出這種事情。
“汗阿瑪,兒臣知錯了。兒臣此后一定痛改前非,絕不會再起這等混賬心思只盼汗阿瑪不要對兒臣太過失望,再給兒臣一次機會兒臣會用自己的表現證明給您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