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索額圖這弄權的心思和本事,也不知道帶帶太子。狗奴才,沒用
虧得胤礽不知道他的心理活動,不然怕是忍不住要替索額圖喊冤。
他提議明珠,純粹是覺得對方有幾分才能。再者也是清楚自去歲那一遭之后,胤禔想上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明珠是個有抱負的人,同時也是個聰明人,自然懂得當斷則斷,不會再陪著胤禔胡鬧。
至于幫胤禔說話,其一是康熙本就已有想法,他不如親口說出來,給對方一個臺階,還能顯示一下自己的大度。其二嘛,胤禔此番轉變,實在反常。總得給點甜頭,給點機會,胤禔才會進一步動作,如此他才能知道對方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所以對于胤禔,與其說是“原諒”,不如說是引蛇出洞。
次日,康熙下旨,將胤禔調去了工部,主持水泥生產及全國官道修建事宜。這可是個大肥差。可見當初的巴掌打得有多狠,如今的甜棗給得就有多大。
隨后,康熙又召大臣議事,七日后,成立外交部,把原來與海外諸國的外交事宜全挪了過來。
五月初,胤礽剛過完生辰,便在替康熙整理奏折時,得知了一個重大訊息。
康熙二十五年時,古蘭國攻占黑左古城,被清軍擊退。清軍撤走后,古蘭國卷土重來,再度被清軍打了回去。
兩次戰事,古蘭國都是突然進犯,本以為可以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若按照原本的局勢,清軍即便贏了,也確實會損失巨大。
可偏偏有了胤礽這個變數,早幾年就埋下了釘子,清軍提前防范布置。致使古蘭國節節敗退,傷亡慘重,清軍損失卻只有古蘭國十分之一。
此戰之后,朝中曾有人提議和談,可兩國首腦出于各種原因,未曾點頭。
此事一過便到了康熙二十六年,戴梓研制出多種新式火器,發放給邊關先鋒軍。清軍裝備上升了,氣勢也更強了。這番情形之下,大清如何還會提和談
至于古蘭國。也不知是不是被打得太慘,雙方傷亡比例差距太大,古蘭人心中憋著口氣,不服更不忿,誓要一雪前恥,哪肯主動放軟態度。如此,局勢僵持下來。
去歲,古蘭又興兵來犯,第三次被清軍打敗。這次之后古蘭終于提出和談,而鑒于準噶爾動作越來越頻繁,顯見已經坐不住,國內大戰一觸即發。康熙順勢答應。
這回胤礽得到的消息便是,雙方已確定好和談地點尼斯克城,時間就在八月。
這一整日,胤礽給康熙念奏折總是心不在焉,回到毓慶宮便開始琢磨起法子來。他想去尼斯克主持和談。可他是一國太子,不用想都知道康熙肯定不會答應。
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讓康熙點頭呢
胤礽腦子里想了七八個點子,決定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就在他為此絞盡腦汁的時候,小柱子進來稟報,索額圖歸京了。
胤礽你怕不是掐著點回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