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不起是關鍵,否則康熙如何甘愿退讓。
“準噶爾虎視在側。噶爾丹野心甚大,早就想統一蒙古,這幾年我們借助青貯飼料插手喀爾喀事務,前年又在邊境進行了一場軍事演習,以作威懾。
“噶爾丹雖有忌憚,卻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與喀爾喀紛爭不斷。如今忍了許久,已經忍不住了。去歲冬天已集結兵力與土謝汗部開戰,甚至還勾結了古蘭同時進攻,使得喀爾喀數部腹背受敵。
“喀爾喀已經遣人上書說愿意內附,請求我們派兵支援。朕已應下。一來這是收服喀爾喀的好時機,二來唇亡齒寒,若讓準噶爾占據喀爾喀蒙古之地,他們下一步恐就要威逼京師了。”
康熙冷哼“你以為古蘭為何此時提和談”
因為此時大清迫切想要驅逐準噶爾,他們是想趁火打劫。
“保成,你要明白,戰爭非小事。即便我們現今火器強大,準噶爾仍舊不可小覷。古蘭實力更不比準噶爾差。若只應對一方,我們自是不怕。若兩面受敵,我們必陷圇圄。
“就算勉強戰勝,也會付出巨大代價,傷亡慘重。我大清才平定三藩幾年休養生息幾年你可曾想過,大清是否承擔得起這樣的損失”
康熙抬了抬下巴,目光重新放回輿圖“這片土地雖廣闊,但地偏且遠,尤其大多為北寒無用之地,就算劃歸我們,恐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與管理。”
這才是關鍵。華夏古往今來的思想,攘外必先安內。準噶爾是心腹大患,是可能威逼京師的存在。而輿圖上這片土地嚴格來說,如今很多地方如今嚴格說來并不算是大清的。
如果能用這部分大清目前本就沒有統治權且即便要過來也很難進行有效管理的土地換取與古蘭的和平,令其不插手,讓自家免于腹背受敵,能一心抵抗準噶爾,不算虧。
上輩子所知的事實也表明,此舉確實讓大清與古蘭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也是這一百多年的和平,沒有古蘭的介入,換來大清能夠集中精神與兵力對抗準噶爾,粉碎噶爾丹的陰謀野心,保住了國內的局勢。
倘若與古蘭僵持,打個幾十年的持久戰,又有準噶爾虎視眈眈,還能有日后的康乾盛世嗎
但那是上輩子,這輩子已然不同。在這個平行時空里,古蘭與他前世所知的古蘭不同,大清也早就不是那個大清了。
并且胤礽的想法也與康熙不一樣。在胤礽看來,先劃下道來再說,至于能否有效控制,那是后面的事。不論自家如何管理,只要名義定下,就能站在國際道義的制高點。他日這塊地域若出現什么狀況,我國起兵,那是反擊,合情合理,毋庸置疑。
這一原則不只關乎現今,還影響日后,甚至可以延伸到數百年,上千年。
胤礽態度十分堅定“汗阿瑪,我不想退,我想試試。我們總要試試。”
康熙又氣又笑,哄孩子般道“那就讓索額圖去試試。”
胤礽
“汗阿瑪,您就讓我去吧。我想親自去看看,您不是總想要我入朝辦差嗎和談便是一個大差事,您就當讓我去長長見識,歷練歷練。”
康熙瞪了他一眼,目光中透著懷疑“你跟我扯了這么多,不會都是幌子,要去尼斯克,只是單純想到處去逛逛吧”
不怪他這么想,實在是胤礽的性子太跳脫了。老嚷著出京,老嚷著想去海外諸國看看。他不得不這么想。
胤礽冤枉,真心冤枉
可惜康熙仿佛認定了這點,態度強硬“不許去。”
見胤礽還要開口,康熙立馬打斷“此事就這么定了,不必再議。朕說不許就是不許朕告訴你,別想歪主意,沒有朕的旨意,你休想出京。”
胤礽翻了個白眼哼唧“誰說的,大不了,我離家出走。”
康熙
這還真是眼前這小崽子能做出來的事,康熙大驚“梁九功找兩個人把太子押回毓慶宮,給我好好看著。在和談使團離京之前,不許他出毓慶宮半步”
胤礽艸
他這都是為了誰還不都是為了大清,為了華夏居然這么對他叔可忍,嬸嬸不能忍
可他還沒動作,就已被兩大侍衛一左一右抬了起來。
胤礽
慈寧宮。
“瑪嬤,你說這孩子怎么就講不通呢。雖是和談,雙方停戰,可一旦和談崩盤會發生什么,他不知道嗎一國太子,怎能去如此險地若有個意外怎么辦再說,古蘭派的也是使臣,我們卻派一國太子,怎么,給他們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