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胤礽如愿借用自己上輩子的名字“任嘉石”,掛了個理藩院低層官吏的職位,安插進了和談使團里。對外,他只是個會些外語的名不見經傳的六品隨官。除少數使團高層外,無人知曉真相。
即便如此,礙于他的特殊身份,此前諸多布置也得重新安排。最直接的便是安防隨行人員直接翻倍,各項規格也拔高了不只一個臺階。
除本就定好的陸軍與騎兵外,康熙還額外從神機營調遣了一千五百人作為胤礽私底下的親衛,全部裝備精良,作戰驍勇。又讓人八百里加急,傳旨邊軍,另他們隨時策應。若和談一旦發生變故,直接大軍壓境。
至于主使人員,康熙仍以索額圖為首,佟國綱為輔。
胤礽提議“不如把明珠也加上去吧。”
康熙很是無語,怎么就對明珠念念不忘了呢
當年是誰彈劾他,想把他拉下馬雖然明面上的證據表示明珠或許并沒有參與這場彈劾,但鑒于他跟余國柱的密切接觸,以及他暗中支持胤禔的態度,康熙覺得他一點都不冤枉。這樣的人,安排進使團里,這得是心有多大啊。
“汗阿瑪,叔公與舅公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并非質疑他們,也并非故意抬舉明珠。只是想著此番和談,茲事體大,能穩妥一分算一分。叔公與舅公雖好,但二人皆無與外洋來往經驗。
“唯有明珠,出海兩年,與西洋諸國建立邦誼。雖最初也曾碰過不少釘子,走了許多彎路,好在他懂得總結經驗,提升自我,在隨后的航行交往中,為我大清取得了豐厚的利益。
“后來朝廷研發火器,與諸國來往更為緊密,也是明珠從中斡旋,這番本事也便歷練得越發爐火純青。兒臣覺得,若明珠在使團內,我們恐能多一分勝算。”
康熙沉思片刻,看向胤礽“你不擔心”
“擔心什么”胤礽眨眨眼,“明珠不敢害我。再說他又不蠢,聰明人自然知道,什么情形之下該辦什么樣的事。”
康熙一嗤,謀害太子,料想給明珠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可需要擔心的只是這些嗎
“倘若和談成功,你真能讓古蘭同意以第一方案簽署條約,便是名留青史,傳世千代之壯舉。此等不世出的功勞,主使團隊當居首功,主使諸人,都會論功行賞。你就不擔心明珠憑此東山再起”
胤礽輕笑“汗阿瑪,和談事大,疆土為重。我不能因為個人私心就置江山社稷于不顧。再說,明珠確實有才。別說和談,便是其余事情上,若用得著他,在我看來也大可用之。只要他心向大清,不會做損害大清利益的事,其他都好說。”
康熙心頭觸動。
胤礽心里裝著江山社稷,裝著天下民生。他求的只是對江山社稷有利。若能讓百姓安樂,吏治清明,海晏河清,于他而言,誰任太子又有何區別
他看的是整個大清,而非自身。
再觀胤禔,便是這一年里,胤禔變了許多,改了許多,康熙也不得不承認,長子與太子相差甚遠。
“再說了”胤礽揚起下巴,“汗阿瑪不是一直想讓我入朝理政,學習國事嗎我若連一個明珠都得擔心這擔心那,駕馭不了,收服不下,如何配做大清的太子又如何擔得起一國儲君的重任”
康熙震住,忽然大笑,拍案道“說得好”
康熙喜悅萬分,胤礽不但氣度非凡,胸襟寬廣,更有此等自信與魄力,試問,當今天下,還有誰比他更適合做這個儲君
他的太子,無人能及
一封旨意自御書房發出,由傳旨太監送往納蘭府邸。
惠妃怔在當場,胤禔久久不能回神。
明珠看著眼前的太監,差點以為是自己幻聽了。
他在被罷黜一年后,再度被啟用了啟用后擔當的差事竟然是與古蘭和談這樣的大事件尤其啟用他還是太子的主意那個他當年為了大阿哥想要拉下馬的太子
明珠懵,很懵,非常懵。
啟程前,胤祉與胤禛前來送行。
小柱子與夏草忙活著收拾東西,吃的用的穿的,各裝了幾大箱子。胤礽將二人領去書房,親手泡茶。
胤祉欲言又止,幾度猶豫,最終開口“二哥,汗阿瑪怎會突然讓你去暢春園”
“不是說了嗎孤苦夏,這天兒越來越熱了,暢春園涼快些。”
這理由顯然糊弄不住胤祉“二哥又不是今年才開始苦夏,往年怎沒這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