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從上到下的道官和僧官,特別是僧官
從夏朝數到民國,第一次見有朝代為了禮佛,專門給和尚另立一套官府體系的
這可不是其它朝代那些象征性的官,而是來真的各級地方,全有類似官府一樣的僧務機構,也就是昭玄寺。
各級昭玄寺中,從類似太守縣令的維那,到下面的長史、功曹、主簿等等一應俱全。而各州郡縣入了僧籍的民戶,全都是由各級昭玄寺在管理,任何地方官府都沒有插手權。
再舉個例子如果和尚當街殺了平民,當地官府無權過問,必須要交給當地昭玄寺審理
遍觀中國上下數千年,再沒有哪一朝發生過這種景象
這些也并非是李承志憑著記憶想像出來的,而是當今皇帝的叔祖父,現任民部和度支尚書的元澄,不久前才令各級地方政府詳實統計出來的。
等他統計好數據,上書給皇帝,并陳明了其中的厲害,而皇帝不但沒重視,反而斥責元澄褻瀆神佛,命他在佛像前跪了一夜,并“博頰百次”。
并命尚書省,把懲罰元澄的原由做成邸報,抄送到了各州、郡、縣,以示懲戒
李承志在李始賢的書房里看到這份邸報時,都驚呆了。
這皇帝的腦子被驢踢了吧
連皇帝和朝廷都如此,那李始賢呢
好像不禮道也不禮佛,但多少會受些影響吧
自己是不是太過小心,草木皆兵了
如果他要是信了自個是神仙托夢才變聰明的,有沒有可能不生氣,也不會懷疑他兒子已經不是他兒子了,反而會很開心,覺得神仙有靈
想到這里,李承志又抬起頭,瞅了瞅李松。
想了好久,他還是沒問出“我突然變聰明后,我爹有沒有起過疑”之類的話。
還是不要干“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事情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信誰也不如信自己,當務之急,還是要盡量想辦法積攢些實力
“書我帶過去,你忙吧”敷衍了一句,李承志頂著一腦門官司回了前院。
郎君怎么突然就不開心了
剛想到一半,李松心里一動難道郎君三番五次的逃跑,就是在怕會有人將他當成妖邪,一把火給燒了
真真是杞人憂天。
寇謙之寇天師要不說他是受老子托夢,授了他道書仙法,太平真君道武皇帝又怎么會那般寵信于他,甚至不惜滅佛也要禮道
再看看現在的天師道,看似沒有佛門勢大,道士好像也沒和尚風光,那是因為寇謙之留有祖訓,人家道門也懂得韜光養晦,適可而止。
天師道再低調,也是名符其實的國教,元魏朝每任太子登基,不照樣要去天師道道壇接授符箓,向世人表明這皇位是“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郎君你要真沒糊弄人,真夢到過神仙,把“華佗秘術”,“澆水固城”這樣的手段再顯露一二,以當今皇帝的性子,還不把你供到天上去
也不知道他在顧忌什么
李松失笑般的搖了搖頭,去忙他的“澆水筑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