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仆婦侍候著他穿戴整齊,再吃過朝食后,太陽才剛剛露頭。
李承志閑庭信步的走上了莊墻。
一千多鄉民干的熱火朝天。
李承志發現,李松還真是個人才。
只是昨日短短半天,他就將一千多鄉民進行了合理分工,做好了鋸冰,運冰,化雪、壘墻,等等工序的準備工作,甚至還忙里偷閑,派人先將城墻外潑出了近十丈寬的冰灘。
如果干過也就罷了,關鍵李松純粹是生手,這一千鄉民也是生手,
在不知道哪一道工序要用什么樣的工具,又是什么樣的干法等等的前提下,依然能安排的井井有條,就相當厲害了。
特別是莊墻外澆成了冰灘,看似不符合效率學,河里的冰拉回來,只能拉進莊內再往莊墻上吊,但要換到軍事角度考慮,這就有些未雨綢繆的意味了。
李承志看的暗暗點頭果然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點小事雖然不起眼,但要換成他,還真意識不到
轉了半圈,看到十多個鄉民,圍著兩三個像是木匠一樣的人物,像是要在莊墻下立吊冰的支架,李承志心中一動
有省力又簡單的工具,為什么不用
也就過了半個時辰,正在莊墻上巡視的李松,看到李承志和幾個木匠混在一起有說有笑時,眉頭猛的一緊。
什么叫門閥世家
就是你生下來以后,是什么樣的地位,讀什么樣的學校,長大該舉什么樣的官,是清官還是濁官,又該娶什么家世的老婆,是嫡女還是庶女,甚至平時該跟什么樣的人交往、交談、吃飯、同席,等等等等,都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李家是涇州門閥,李承志還是嫡子,自然屬于貴人。
而木匠是工戶,屬賤籍,別說平民,比商人的地位還低,也就比娼妓、盜賊的地位稍高一些。
以兩者之間的身份差別,別說勾肩搭背,就是多說幾句話,都會被當成大逆不道
不知誰喊了一聲“李主事來了”,幾個木匠先是一愣,而后像是兔子窩里扔了顆炮仗,一哄而散,一個挨一個的緊貼到墻根,頭都要耷拉到褲襠里了。
李承志當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這門閥制度發展到魏晉,就已經很畸形了,等鮮卑人占了中原后,為了籠絡漢族士紳,又在上面添了一把火,不但將世族門閥分了個高下,更是將平民也分成了三六九等。而且全是以血統論
這種制度只要稍微再往前發展一點點,就成印度的種姓制度了
李承志瞪了李松一眼,又朝幾個木匠招了招手“怕什么你們真要能把我說的這些東西造出來,別說轉籍成民戶,就是授官都有可能”
李松心里一跳。
讓匠戶授官,只有匠作監這一條路可走,而且必須是大才,還必須得立過大功
郎君又鼓搗出什么好東西了
他暫時壓下了要懲戒那幾個木匠的心思,快步的下了莊墻。
莊墻底下擺著一堆椽木,有幾根已用榫卯連在了一起,還用繩子綁著。
上面的枝結已被刨光,像是一付長梯,但只有兩頭有梯桿。
李松暫時想不到這東西有什么用,但他能猜出,肯定是李承志的杰作。
“郎君,這是何物”
“做事不動腦子,運冰上墻而已,用的著搭那么多支架又笨又重,既不好拆卸搬挪,花費的人力還多”
李承志借機訓了他一句,指著滑梯說道,“叫什么無所謂,關鍵看它有什么用往墻上一搭,有多少冰滑不上去而且可以隨時搬挪,四個人一組就能使用”
李松眼睛一亮:好東西啊,比立支架方便多了,而且用料還少,還能隨意搬挪,更是節省了一半的人力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