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道學家,創立了道家上清派,著有道教經典經籍真誥,在道教上清派和茅山派中,意義和地位堪比老子的道德經。
是著名的神學家,創編了道教史上,也是中國史上第一本成體系的神仙譜系真靈業位圖。
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諸多仙真,大約三千名,主神是元始天尊,號稱老子之師。
后世只要是道教,不管是哪個派,信的是哪尊主神,全用的是他這本真靈業位圖中的神仙體系。
而最讓李承志佩服的是,這三千名神仙,就算有三成是神話或歷史人物,但還有七成,超過兩千個都是虛構的。這位陶神仙又是怎么想出來的
反正給李承志,就算是把頭想禿也編不出來。
拿這位再和寇謙之一比,感覺寇天師弱爆了
他還是著名的醫藥學家,編著有本草經集注,是中醫史上第一本將藥物按藥理分類,并附有先輩名醫藥方及辯理,以及陶弘景個人見解和體會的醫書。
另注有藥總訣,陶隱居本草,集金丹黃白方等,后世的中醫還在用,李承志估計不出意外,還能再用一千五百年
同時,他還是
著名的養生家,著有養生經、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
著名的食療家,著有中國史上最早的食療論著食誡篇
著名的按摩學家,著有史上最早的按摩論著導引按摩篇
著名的性學家,著有御女損益篇
著名的冷兵器專家,著有古今刀劍錄。另有傳聞,南北朝有名的宿鐵刀的冶煉之法,便是陶弘景所創。
著名的煉丹家、化學家。就是陶弘景,將金丹八石中的“消石”定為“硝石”,特指遇水則消,又遇火則燃的火硝,為唐朝道士誤打誤撞的配出火藥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還有好多汞和鉛的化合物,陶弘景都推研出了精確的配比和置換方法,李承志懷疑再給他點時間,他是不是能把化學方程式也推導出來
而且他還極會做官,做到了南朝的奉朝請,位比三公。且對時局及政治具有極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辭官掛印而去后,梁武帝多次派使者禮聘,陶弘景卻堅不出山。
之后朝廷每有大事,梁武帝常往咨詢,平時書信往來頻繁這便是山中宰相的由來。
除此外還博學多識,六經諸子史傳無所不通,還工于丹青書畫,精擅琴棋
感覺好像除了生孩子,就沒他不會的東西
這樣的人才,幾百年都未必能出一個。
算一算,陶弘景才五十多,好像還能活近三十年,有機會的話,還是要瞻仰一下的
李承志消化了好一會,才壓下了心中的震憾。
也就這陶神醫會的太多太雜分了心,稍多點時間,難保不會發現,這泡了烈酒的大蒜比生搗成汁的療效還能好上好幾倍
李承志也曾經想過,出于公心,這種醫民救命的好東西,應該越早公諸于世越好,此時再聽竟早有人研究了出來,這種意愿就更強烈了。
但前提是,如何才不會便宜了敵人,不然跟資敵有什么區別
更大的問題是,他現在連敵人是誰都還不知道
想了又想,李承志還是覺得,出于保命的考慮,先捂一捂吧。
真想做圣人,也等天下大治,民生安定了再說
但郭存信已猜了出來,也就沒有了瞞他的必要,李承志想了想,眨巴著眼皮說道“暫時,還是要用此方的不過主藥確實是大蒜,還望舅舅能保密”
郭存信眉頭一皺“明知有毒,為何還要用”
話都還沒說完,他突然一僵,直愣愣的看著李承志。
要還反應不過來,就太對不起他這智商了。
好啊,連舅舅都騙
嗯,不對,從頭到尾,他就沒正面回應過
郭存信有些哭笑不得,也有些佩服。
李承志有沒有學到李始賢的狠厲絕辣暫時沒看出來,但詭計狡詐已經有那么幾分影子了
心中正這樣想,卻聽李承志說道“確實有欲蓋彌彰的用意,便如那硫磺和砒霜,但也不全是雷公藤與烏頭,則真是拿來配藥的,這兩樣藥對止血都有奇效”
這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