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救民于水火之中,散盡家財也再所不惜,這種人,怎不值得欣賞
當知道李承志征募兵士,不但衣、甲、刀、槍、口糧等,全不需壯丁自備,更是分其田,助其耕。也更沒有向朝那百姓鄉紳強征橫斂,而是全憑自愿時,楊舒不但欣賞,更生出了一些敬佩。
你來我就要,你不來我也不勉強。包括募捐也是一樣
雖然是為了更好更快的征募兵卒,但難道沒有為貧寒之家一條不至于餓死的出路
看朝那百姓,應征者竟數不勝數
再看朝那士紳,自愿贈捐者絡繹不絕。
反倒是胡保宗拿著金銅都買不到東西。
這已有些圣人所說的“施之于仁,得之于仁”的境地了。
這才是楊舒起了愛才之心,寧愿與胡家的關系雪上加霜,也不惜要借趙淵挑撥離間的根本原因。
若讓這等人才屈于權貴之手,簡直暴殄天物
李承志琢磨了琢磨楊舒所說的仁道,自認為自己還差的遠,略有些哂然的說道“是使君高看了,晚輩捫心自問,其實并不能算是好人。”
“你才幾歲,就躊躇起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來了”
楊舒頓時失笑,“世人都稱我楊延容陰險狡詐,卑鄙奸滑。但若自問,還是稱得上一聲好人的只要能堅守初衷,謀事有分寸,行事有底限,便能無所愧疚,又何需在意他人之評定”
這老頭還挺灑脫
李承志越來越覺得自己和楊舒挺對脾性。
無論前世還是今生,他一直都信奉的是這套做人的準則能自己的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兩人越聊越投機,李承志用他那半吊子見識,竟能與楊舒論個旗鼓相當。
直到楊舒幽幽問道“這些道理,你又是從哪本書上看來的”
李承志鼻子都快氣歪了。
胡保宗,我干你大爺
你特么還有什么沒往外漏
還有這胡家,還敢稱涇州第一門閥
爛的就跟篩子似的,怕是胡保宗的老爹胡始勇晚上在那個小妾的房里過夜,楊舒都知道吧
虧你堂叔還是郡守,你還是郡尉,兩個加起來還防不住一個郡丞
看他面色不虞,猜到李承志對這話題很忌諱,楊舒便沒再調笑,而是正色的問道“那此戰之后,你又有何謀劃”
“無非就是步步為營,穩打穩扎”
李承志回道,“若李文忠未說謊,只是今日一戰,至少折了劉慧汪三成的精銳。消息也肯定會傳回烏支,劉慧汪與李文孝再短智,怕是也不會主動來攻”
這是要主動進攻的意思
“那就先來涇陽”楊舒嘆了一口氣,“這谷雨在即,再要耽擱下去,今年的就全荒廢了。”
怕李承志誤會,他又著著重強調道“放心,老夫不會染指軍事,便是想染指也沒那個功夫。
胡鐸隴東郡守被困在涇州,胡承志那混賬更是放著公務不理,反倒是樂不思蜀的替你奔走,這城內政務軍務竟全壓到了老夫一個人的頭上錢糧你自不用擔心。暫時便以朝那的三倍予你籌備。”
李承志狂喜,竟有這等好事
不該是楊舒還不知道自己從朝那籌了多少鐵,多少糧吧
他剛要提醒一句,又聽楊舒說道“你也不用擔心朝那放不放你,自有老夫會與張敬之、郭存信相商。等大致有了章程,再與你商討”
李承志有些懵。
我去,這老頭有些厲害啊
張敬之是自己出征前,才托舅舅請出山的,楊舒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