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棘手無比的難題,竟然就這樣解決了
不論其它,李承志麾下這四千余兵卒,八成以上是朝那青壯。這些人跟著李承志是要去打仗的,怎會沒有傷亡
都是族中青壯,死一個便少一個,誰不心疼
但一眾朝那鄉紳不但沒吵沒鬧,沒急沒怒,竟還主動替李承志考慮起來
這人和人,果然還是有區別的
眾人散去,張敬義還在生悶氣“一群愚夫,真是不識好歹”
郭存信頓時失笑“人性最是經不起揣摩父子、夫妻、兄弟之間,因利生隙,乃至絕裂反目者也不鮮見,何況外人乎你又何必生怒”
張敬之聞言一頓,詫異的問道“這不像是你能講出來的”
郭氏經儒傳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才是其立世的根本,而他剛剛這一句,卻近似法家之言
說有違悖論也不為過。
“是承志”郭存信笑道,“也不知他是如何悟出來的”
是李承志
張敬之心念微動“人性最是經不起揣摩這話聽著還頗有道理”
郭存信哭笑不得。
剛還說人和人是有區別的,這轉眼就來了
放自己身上就是悖逆之言,換李承志就成頗有道理
我要講出后半句,你就不會這樣想了所謂的忠誠,只是因為背判的籌碼不夠。
這是將荀子的性惡論歪曲到了極致,認為只要利益足夠,就沒有不敢背叛他的人。
都沒人教過他,他是如何學來的
郭存信嘆了一口氣,岔開了話題“今日這一戰委實離奇,若不是有延容公張舒佐證,打死我都不敢信。
前兩次也就罷了,還能稱之為運氣使然,但這一次呢
近萬人的大戰,也能歸結于運氣”
“哪有回回大勝都靠運氣的”
張敬之失笑道“他這次大勝,看似不可思議,實是理所當然既使李文忠沒有棄戰而逃,而是選擇死戰,結果最終還是一樣。有差別的,無非便是折損不會這般懸殊,俘敵不會如此之巨”
頓了頓,他又悵然一嘆“不說那李文忠,便是換成我,對上你這外甥,也只會是落敗的下場”
郭存信聞言大喜“這么厲害”
“不是他厲害嗯他也確實厲害”張敬之解釋道,“說白了就是拿錢拼,拼配裝,拼士氣,拼后勤,而且他還占著大義敢問那劉慧汪拿什么和他比
遑論一伙反賊,便是朝廷,也不可能如他這般孤注一擲。難道打完這一仗,以后的日子就不過了兵不是這樣養的,長久不了的”
郭存信暗暗松了一口氣。
這應該才是張敬之、楊舒等人欣賞李承志,以及認為他絕不可能生出不臣之心的根本原因吧
因為李承志只負兵事,既不養民,也不占地,所有給養全靠募捐,而且這馬上又要背靠官府了。一旦失了這層大義,斷了給養,他這兵就如無根漂萍
但真長久不了嗎
還真不一定。
天知道李承志這如流水一般花出去的錢是從哪里來的,而且也并非是有去無回。
不看眨眼間,他又換來了上千匹的戰馬
那隕鐵刀,也絕不會是李承志所說的“頂把百多把”。
這外甥嘴里就沒一句實話。
不過好在他心志堅定,目光更是長遠,不會輕易被他人蠱惑,更不會甘心受他人擺布。
也不一定非要造反,博個馬上封候豈不是更好
春寒料峭
天色微亮,東天已泛起魚肚皮,一陣白過一陣。
樹枝、草葉上掛滿白霜,城頭石甕里的水還凍著一層薄冰。
幾個兵卒哈著白霧,將槍夾在懷里,在城頭上來回走動,用來驅寒。
還有幾個轉著絞盤,準備打開城門,放農夫出城耕種。
也不是誰低呼了一聲“來了”
所有兵卒全停了下來,探首往東張望著。
迎著晨光,只見一道白龍影影綽綽,蜿蜒數里,正向縣城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