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將壓低了聲音,“只是趕著流民在城下擔土壘墻而已”
李睿和李聰聽的悚然一驚。
怪不得遠處的哭喊聲不絕于耳,賊兵竟然完全是在拿人命填
正堂內再無外人,只有李文孝呆坐其中。
他還不到四十,卻已是雙鬢班白,面容枯槁。看面相,比庶兄李文忠還要老上幾歲。
此時,李文孝正盯著一塊銅塊呆呆出神。
上面銹跡斑斑,長滿了銅綠,若仔細辯認,依稀可見刻著十多個小字年醜,桃李開,子稱皇,王為王
應該是埋的年頭太久,好幾個字都有缺失比如年和丑中間明顯還有一個字,但具體是什么已然看不出來了。
還有那個“子”,不但已有些模糊,上面明顯已缺失了一部分,像是個“耂”字,又像是木字,或是土字。
李文孝認為,這個字九成九就是“孝”字。
還有第一個“王”,左邊好似也缺了一個偏旁。他以為,定是劉慧汪的“汪”
還有年與丑中間的那個字,應該就是乙。
乙丑年,不就是今年么
烏支李氏為何放著好好的門閥不做
便是李文孝陰差陽錯之下,得了這么一塊銅牌,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
反而是那主謀劉慧汪,才是真正的冤枉為了給其增加點造反的信心,李文孝偷偷在覆鐘寺后院的老槐樹底下,埋了一塊類似的銅牌,上書劉氏稱王,李氏為輔
果然如他所愿,這佛門起兵,真是應者如云,短短時日,便聚起了數萬義軍,連這涇州城都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李文孝信心百倍,雄心萬丈,自認為這天下遲早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但接下來他才知道,想起來容易,做起來有多難
劉慧汪根本不是成大事的人,起兵之初就對自己起了戒心。怕自己威望超過他,更怕自己擁兵自重,竟連這涇州城,都不敢讓自己率兵來攻
就憑一群亂民和屁都不懂的和尚,別說兩月,爺爺再給你兩年你能不能攻下來
直到西邊突然冒出來了個李承志,東邊也傳來了奚康生要出兵平叛的消息,讓這賊禿慌了神,才將兵權讓出來了一些。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真是豎子不足與謀
還有這李承志
怎就似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一般
短短時日便聚起了上萬雄兵,更是有如神助,不但打一仗就能勝一仗,而且每一仗都勝的那般詭異
別說精銳,李文忠便是帶上六千頭豬,也能逃回來一兩個吧
竟然被那李承志全殲了
為何自己就沒有李承志這般的鴻運
難道這一塊銅牌也是假的,更或是,自己誤讀了這讖言,預示的就根本不是烏支李氏
腦子里轉著念頭,李文孝又拿起了那塊銅牌,本想再仔細研究研究,但再看到“桃李開,子稱皇”這一句時,眼中猛的閃過一道精光。
整個人像是被凍住了一般,僵立當場,臉上更是無一絲血色。
有如天降如同神助
李承志也姓李,“承”字中,也有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