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道里面藏了多少兵,敢往里沖,十之是被圍死的下場。
當然,胡保宗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早絕了突襲的心思。他不理解的是,即便是探陣,也該用機動性最強的騎兵,李承志為何要用慢一拍的車兵
李松隱約想到了一些,但是不太確定。
就數李時感受最深,呲著牙提醒著胡保宗“胡校尉,賊兵不但有弓,還有弩”
胡保宗稍愣了愣,又偷偷的撇了撇嘴。
原來是惜兵的毛病又犯了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怪不得他帶了這么多的廂車
所謂的廂車,其實就是將官駕掀了頂的馬車,四面都圍有五尺高、三寸厚的車壁。
這玩意不算李承志創造出來的新事物,老早就有。大多都是供官員貴婦乘坐。
用來打仗的記載也有。
西晉末年,河西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在涇州起兵造反,前后擊敗并斬殺了秦州刺史胡烈,也就是胡保宗的十三世祖,又大敗扶風王司馬亮、汝陰王司馬駿、首任涼州刺史牽弘、次任涼州刺史蘇愉、三任涼州刺史楊欣、西晉名將文鴦、以及妖后賈南風的爹賈充等等一系列的英雄人物,及數十萬的西晉大軍。
一時間竟無人能敵
戲劇性的是,他最終卻敗給了只率帶了三千五百兵的馬隆之手。
不說像胡保宗、李松這種土著,便是李承志看到這一段史書時,也是一臉驚奇
馬隆只靠三千余兵便大敗禿發樹機能數萬鐵騎的法寶,竟然是廂車加磁石
他令所有部下全部穿皮甲,執木杖,不帶半枚鐵器。然后用數百架廂車拉著磁石,去找禿發樹機能決戰。
披著鐵甲的胡騎和戰馬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一個勁的往官兵的車陣前沖,結果都還沒沖上去,手里的刀和槍卻先飛走了
驚慌之下,被晉軍拿木杖就捅死了數千。
剩下都只當這是天罰,神跡,數萬鐵騎竟然逃的逃,降的降,最終一敗涂地
李承志便是受此啟發,想起了明朝的偏廂車。
孫承宗拿這東西連清軍的火器都能防往,沒道理防不住弩和箭
馬車都是現成的,只是往四周圍一層厚木板,工序并不復雜。五六天的時間里,楊舒就給他弄來是兩百駕。
至于效果如何,看看就知道了
一百輛雙駕廂車一字排開,斜斜的向敵陣插去。
叛軍只以為車兵要沖陣,立拒馬的立拒馬,擺車陣的擺車陣,豎盾的堅盾,好一陣手忙腳亂。
但行至約三十步左右遠時,馬車突然轉了向,與敵軍陣沿平行。
叛軍首領是個和尚,正一臉的莫名其妙,暗自猜測白甲兵搞什么鬼,這車里是不是拉了什么引火之物,想要放火。
但你也能沖過來才行
正嗤笑著,車廂壁上突然開了幾個洞,從里面伸出來的,分明是冒著寒光的箭支。
只聽弦聲大作,漫天都是箭矢,如同蝗雨一般朝叛軍射來。
“舉盾”和尚一聲大吼。
能被充為前軍的,大都差不到哪里去,至少也當過戊卒。其實沒等和尚下令,就有兵卒舉起了盾。
只聽“叮叮篤篤”的一頓亂響,而后又是此起彼伏的慘嚎聲。
叛軍陣前竟有數百兵卒中了箭,兵卒手里的盾好像成了擺設。
叛將目眥欲裂。
不是盾沒用,而是白甲兵太卑鄙,一半的箭矢是從車廂孔里直射出的,還有一半,卻是從車廂頂上拋射而來的
亂兵前軍即便有盾,也只是人手一只,防住了頭頂,卻防不住胸腹和下半身。
“弓手弩隊還擊射回去”叛將大聲嘶吼著。
隨著吼聲,便是一陣“綁綁綁”的響動,藏在盾兵之后的弩兵和弓兵摳懸刀的摳懸刀,拉弓的拉弓。
同樣箭如蝗雨,但只聽箭矢射在車廂、盾牌,以及馬鎧上的聲音,卻聽不到半聲人中了箭之后的慘叫。
根本不用李昭下令,射過第一輪之后,前排的那四個弓手將孔洞封了起來。
后排的四個弓兵依然有條不紊的從頂上拋射著。
白甲弓兵個個都是全身甲胄,從頭頂上拋射而來的箭矢,根本對其造不成多大的傷害。
而相對威力較大的駑箭,在三十步左右的距離外,也根本射不穿足有三寸厚的車壁。
胡保宗好不驚奇“這廂車,竟然是這樣用的”
叛軍的弓兵和弩兵在廂車面前竟成了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