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承志的話說,有如看到畢生之寫照,怎可能不讓奚康生產生共鳴
張敬之怎么想都想不通這詩還是李承志在聚兵迎戰李文忠之際有感而發,連夜所做的。確實與他年齡及遭遇多有不符,就連郭守信都以為,是李承志寫給李其或李始賢的,以喻其生不得志
和奚康生更是半點關系都沒有,但為何臨了臨了,這馬屁卻一拍一個準,像是李承志能料事如神一樣
簡直絕了
正自狐疑,聽到一陣急奔,又聽親衛在帳外稟報“稟鎮守,李都尉、達奚將軍,并胡校尉等,已到帳外”
“傳”
奚康生一甩大氅,大馬金刀的坐在胡椅之上,還忍不住的晃了晃屁股。
別說,還挺舒服
這李承志也是奇了,怎盡弄出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心里嘀咕著,奚康生看到李承志為首,達奚與胡保宗稍后半步,一左一右的跟在李承志身后。
若論官職,越想越是說不出的古怪一個五品將軍,一個七品校尉,竟給一個無官無職,且還未立冠的黃口小兒當陪襯
但此時看來,卻說不出的和諧
才十七歲啊
眾將皆是側目,心思各異的看著李承志,腦子里本能的浮現出楊舒說過的那句話郎艷獨絕,世無其二
哪怕李承志臉上的淤腫還未消盡,眼角依然烏青
若是官居高位,聲隆望重之輩也就罷了,或是身世顯赫,出身不凡也能說的過去,但偏偏以前聽都沒聽過“李承志”這三個字
至于祖居李氏,都快掉出士族門閥之列了
但此時想來,無人不覺得理所當然
明志于青萍,起兵于微末,以屈屈三百家兵,以星火燎原之勢,在僅僅兩月之間,剿滅連朝廷都為之震動,連奚康生都覺棘手的大敵
試問誰能做到
這堂下哪個不是家世顯赫,且身經百戰,高傲自負之輩但捫心自問,哪個敢說,若設身處地,能做到李承志這一步
那些之前暗嘲過李承志的,更是羞的滿面通紅,從李承志入帳之時起,便恭恭敬敬的抱起了拳,深深往下一揖
奚康生暗自一嘆看吧,有本事的人,總是會讓人不由自主的心生敬意,哪怕是他的仇敵
看了許久,他才慢斯條理的問道“勝了”
其實奚康生早就知道,甚至連劉慧汪起火也一清二楚,不然也不會早早就搬到營內來。
但左等右等都不見李承志來報捷,他才令親衛去傳召的。
李承志抱拳一應“稟鎮守,勝了”
“勝了呵呵呵勝了”即便早知結果,奚康生還是忍不住的心中一陣舒暢。
五國耗時數年,密謀無數次,集兵近百萬,差點讓大魏失土三成,喪失丁口數百萬的一場大戰,就這樣勝了
甚至未勞動朝廷出動一兵一卒,調拔一粒米糧,僅靠關中之地,就將十數萬賊寇滅于境內,更將百萬強敵拒于境外
這不是不世之功,還有何能稱之為不世之功
此時想來,竟多虧了李承志
若不是張敬之與楊舒連番急報,將李承志夸的天上少有,地上無雙,讓自己誤以為他們已被脅迫,被他們狂贊的李承志也是敵酋,從而派細作查探,哪能發現叛賊與外敵早已里應外合,不但策反了大散關守將,更在新平郡城,鶉觚縣城埋伏了數萬強兵,暗謀將我奚某人引到涇州城下,斬于馬下
這李承志,竟似是自己的福星一般
奚康生越想越是痛快,再想到“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那兩句話,竟越看李承志越是順眼。
此次,難道不是我奚某人解了君上之憂,贏得了不世之名
壯哉,快哉
心中雖然悸動,但奚康生面上卻半點都不顯。穩穩的往椅背上一靠,看著李承志說道“此次解困涇州,你當為首功說吧,要想如何嘉賞”
說著微微一頓,又問道“胡始昌還是有些小氣了,才許了你個從七品的蕭關都尉老夫再給你升上半級,請令朝廷,賜你個郡尉如何”
眾將一愣,隨即堂下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吸氣聲。
這是胡始昌小氣不小氣的問題么
這也根本不是半級不半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