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類似的東西,李家一時半會還真湊不出來
達奚一樣一樣的給李承志介紹著,李承志看似又驚又奇,口中更是嘖嘖有聲。
但知子莫若母,郭玉枝一看就知道,李承志壓根就沒多歡喜。
不應該啊,從小到大,李承志哪見過這般的好東西
看了一圈,達紗指著一把弓,近似夸耀的說道“從父念你贈刀之禮,賜于你的”
李承志滿臉怪異。
奚康生的回禮
扯什么蛋呢
說句不好聽的話,那種身份的人,能要你一把刀都是看你面子,會回禮才是見了鬼
不出意外,這要么就是達奚磨求奚康生,讓其免為其難的借了個名頭。
要么就是達奚在狐假虎威。
李承志想不通,達奚這是有多看好自己
聽到是奚康生送的,李始賢雙眼一亮,躊躇如何回禮的苦惱竟似一掃而空“這莫非就是傳言中的梁武弓”
不怪他見獵心喜,其實對男人可言,感興趣的東西也就那么幾樣
一聽“梁武”這兩個字,李承志也跟著來了興趣。
這難道不是南朝當今皇帝蕭衍的名號
但只是掃了一眼那弓,他又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弓體長足有六尺,即便上了弦,也至少有一米三四。
而歷史中的英格蘭戰弓才多長上弦后大都在一米五左右,最長的也就一米八。
也別只聽長度,覺的比這把弓還要長,那英格蘭長弓就一定會比這把弓厲害。
英國長弓之所以長,是因為歐州人只會造單體弓,為了增強威力,只能盡可能的將弓造長,而再別無它法。
說直白點,就是在一根木棍上綁了根繩,幾乎無技巧可言。
而中國歷史上反曲弓,與同樣長度的英弓戰弓相比,強度可達其三倍以上
便如眼前這一把,就是一把名符其實的反曲角弓。
不但腰彎梢翹,復合弓所需的干、角、筋、膠、絲、漆等物更是一樣都沒少。
弓體是上好的柘木,弓腹內貼滿了牛角片,而后通體纏繞牛筋絲,又用魚膠粘合后,再刷以生漆,以盡可能的增強弓體的強度。
這么長的反曲弓,還用了這么多、這么上乘的復合材料,這弓得有多硬
李承志再沒常識也能估算出來,想拉開這弓,沒有三石以上的力,那是想都別想。
元魏時期的三石,折算成后世的數據,至少也有四百磅
因之沒遇到過趁手的弓,李承志不知道自己的極限是多少,但李松、李彰等步戰用的都是一石五左右的硬弓,他用起來倒是游刃有余。
若要換成眼前這一把,他估計拉是應該能拉的滿的,但想用來做戰,那就是在講笑話了
不說夸張的話,眼下能用這樣的弓打仗的,數完全天下,估計十根手指頭就能數的過來。
而所用之人,也無一不是名震天下的驍勇之將。
便如奚康生
所以李承志才吃驚,達奚送禮竟如此之重。
“這不是太清弓”張敬之給李始賢解釋道,“梁帝蕭衍贈與鎮守的那兩把大弓足長八尺,重有五石,所用箭矢比橫笛還粗。
便是奚鎮守也只能平射橫拉之后鎮守將弓獻于今上,今上以為希世絕倫,便置于皇室武庫”
“這是齊眉弓”達奚又指著弓說道,“不知從父是從何處得來的,但據說呂奉先轅門射戟,用的就是這張弓”
李承志差點沒噴出來的。
扯什么蛋呢
還真以為什么東西都是越老越好
也不數數,呂布死了都三百年往上了,別說是把木弓,便是把鐵的也朽的差不多了
李承志只是無意識的“唔”的一聲,眾人也只當他在驚嘆。
“試試”李始賢躍躍欲試的問道。
達奚眼皮一跳,剛要想攔,但嘴都沒張開,李始賢竟然就將那弓給拿了起來,用腳踏著上起了弦。
他怕李始賢拉不開丟人是一方面,更怕傷著李始賢。
硬弓可不是那么好試的,特別是空弦無箭之時。
稍有不慎,輕則割破手掌,重則震裂臂骨
達奚使勁給李承志使著眼色,李承志卻只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