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不知道,兩百多年后,隴西是不是真有那般繁盛,但他眼中看的,卻完全是相反的場景。
河東隴山以西,黃河以東還好一些,但一過黃河,用一句話就能形容百徑惡獸猖,千里人煙涼
好家伙,自過了黃河離開金城后世的蘭州后,至此七百余里,人沒見到幾個,狼倒見了不少。
甚至還見到了幾只豹子,兩只黑熊。
也就是忙著趕路,不然李承志真想嘗嘗純天然無污染的熊掌是什么滋味。
狼倒射了好幾只,為此還折了兩匹馬此時李睿他們嘴里嚼的就是這玩意。
也怪不得提前了不到十日,李松等人竟然就跑的沒影了
原來是根本不怕人撞見
只要避開有數的幾座郡城,縣城,白日里也照樣可以行軍。
李承志止不住心發涼荒成這樣,白甲軍得猥瑣發育多少年,才能有爭霸天下的資本
估計到蟲孫輩都夠嗆
循逃也罷,循往河西也罷,全都是臨時起意,李承志想找個人請教都沒機會。
李松倒是提說過河西道人少,問他有多少,李松也沒個具體數字,只說至多也就是關中道兩三成。
兩三成
關中五州光是明戶就有近兩百萬口,河西便是只有兩三成,再加上隱戶,也有七八十萬了。
夠了
張敬之倒是暗示過他河西人少,但那都是李松遁走之后了。
李承志也更沒想到過,能少成這樣
整個河西的人口加起來,竟還沒有涇州的一半多
路過金城郡的時候,李承志才知道,眼下的河西道,三郡一鎮的人口加起來竟還不足二十萬
最可憐的就是威武。
威武原本領十縣,但如今八縣已空,只余兩縣武威縣領縣二,姑臧戶三百四十,魏安縣戶三百七十九,合三千一百六十三口。
這是三年前朝廷統計的官方數據,哪怕將隱戶翻上一翻,也不足五千口
張掖稍好一些,人口堪堪過萬。
酒泉也沒好到哪里去,也就萬把人。
因循漢例,魏制丁口不足萬者,縣官不得稱“令”。
所以這三郡的縣官,全部都稱“縣長”
剩下的近十七萬,全都聚居在敦煌。
也是因為敦煌是絲綢之路的橋頭堡,商業極其發達。再加有軍鎮駐守,社會較安定。
如果非要舉例,就如后世的深圳
之所以造成如今這般千萬不見人煙之景,主因是自新莽之后到晉末,河西基本上就沒休生養息過。
特別是三國時期,人口驟減,與漢昭帝時相比,幾乎十不存一。
之后百多,也就是五胡亂華時期,河西相對安定,在前涼張氏和西涼李氏近百年的治理下,河西又繁盛了起來,人口近達百萬。
之后又開始打仗,但死了多少不說,先看看搶走了多少。
376年,前秦滅前涼時徒豪右七千余戶,民萬戶于關中
403年,后涼國主呂隆舉國降后秦隆率戶一萬,隨難東遷,至長安
最狠的太武帝,439年北魏滅北涼徒士族及富戶二十余萬,于關中、平城
這樣的搶法,就是把整個印度遷來也不夠啊
也是因為這三次大規模的遷徙,至北魏立國,原本已不足十萬戶的關中道,至今光是明戶,就有近兩百萬口,比河西十倍還要多
不然奚康生哪來的底氣,說流放幾萬口,就能流放幾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