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河西人漢人少,所以胡賊和馬匪才多。大部分雜胡部落都是半牧半匪,如果遇到小型的粟特人商隊,那是必搶不誤。
當然,粟特人也不是什么好鳥,若是湊巧遇到雜胡小部落,順手搶一把簡直再正常不過。
所以,不管是馬賊也罷,還是西域胡商的商隊也罷,蛤要出現在絲綢之路的,就絕對沒人百騎以下的。
也根本不是李睿和五十親衛能不能打得過百馬賊或百胡商的問題,而是怕亂戰之中,傷到李承志
留在涇州的族人少,來的時候想多帶幾個護衛都不可能,李承志也是不得己而為之。
但走的時候就沒必要冒這個險了,自然是小命要緊。
除了五十護衛,李承志另多帶了兩百甲騎,又讓李亮帶隊,順便路閑瑕時,再讓他鞏固鞏固土堿制硝和坩堝煉鋼的知識
兩百五十人皆是一馬三騎,還俱是精挑細選、精心伺養的涼州大馬,日行千里有些夸張,但一天跑兩百公里以,還有沒多大問題的。
這還是李承志怕傷了馬,并沒有讓馬放開跑。而且最多跑一個小時,就會讓馬緩一陣,會喂一把豆料和淡鹽水的前提下,不然還能更快。
就這樣走走停停,至黃昏時,已經到了張掖郡刪丹縣培內。
算一算,從出營到現在已近十五個小時,行程已過四百里了。
李承志決定就地扎營。
以防泄露蹤跡,李承志特意將營地扎到了縣城以北二十里左右。
其實刪彤縣內并沒有多少人,李承志防備的是縣城以南三十里的河西馬場。
也就是新中國之后,國內唯一的一座軍馬場山丹軍馬場。
好的養馬地,絕對排中國前三河套認了第一,山丹必認第二。
剩下的一個在新疆伊利。
不然就不會有“涼州大馬,冠絕天下”的諺語。
眼下這些親衛胯下騎的戰馬,十匹中有五六匹就是從河西馬場買來的。
這也是除敦煌鎮之外,朝廷唯二設立在河西境內的軍事組織。
孝文帝未遷都洛陽,河西馬場未搬往河陽之前,河西馬場號稱養馬百萬,每年可向朝廷供戰馬十萬匹以。
即便是眼下,也養馬超過五萬匹,每年至少可馴戰馬五千。
按李承志之前的設想,這塊養馬地,遲早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但現在
看看就好
根本不用李承志操心,李亮安排的妥妥貼貼,兩百余親衛井然有序。
游戈的游戈,扎帳的扎帳,找水的找水、找柴的找柴,喂馬的喂馬,立灶的立灶。
還沒一個小時,李承志就喝了熱騰騰的肉湯。
其實很簡單,就是將羊肉煮熟曬干,再磨成粉,行軍途中燒點水一沖,頂多再煮一煮,就是這東西。
或是將糧炒熟磨成炒面,條件允許的或再混點油脂,就是好的行軍糧。
其中還摻了不少的鹽,所以根本不怕壞。
自然也都是李承志從后世照搬回來的
巔了十多個小時,李承志感覺骨頭都要散了,但還是強打著精神,邊跑著肉湯嚼著肉干,邊給李亮講著課。
李亮的悟性不可謂不高,也就是短短的一兩天,竟然就將生熟鐵的原理和特性理解了個七七八八。
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吃透但問題是,李亮可是純純正正的古人啊
李承志吃驚之余都有些懷疑,如果有時間,讓李亮跟在自己身邊,至多兩三個月,自己可能就沒東西可教了
感慨了一陣,李承志將李亮攆走,讓他自行回去溫習,然后拉過酒囊灌了兩口,準備好好的睡一覺。
但酒囊都還沒沾到嘴,遠處突然傳來一聲哨響。
敵襲
李承志有些懵。
這荒效野外的,哪來的敵襲
自己一路防了又防,慎之又慎,不但多派斥候前探后巡,更是能繞則繞,按理根本不可能被人發現行跡
定然是哪里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