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是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以為到了這太史監之后,自己十成十的坐臘。卻沒想起來天文、歷法、占星等與術算的聯系如此緊密
前世的知識,豈不是又有了用武之地
數學啊,簡直不要太得心應手。
推導幾道這個年代沒有的公式不算難事,稍用點心,寫本九章算術之類的算經專著也絕對沒問題。
再努努力,成為北魏的祖沖之也說不定。
還可以造造圓規、算盤之類的東西如此一想,這太史監簡直是再好不過的去處。
李承志又動起了歪腦筋就是不知能不能向劉芳或是崔光求個情,在這下衙的時間打個商量。
比如我時不時的給你點研究成果,你是不是可以開個特例,讓我不用來點卯下衙
到時便是當官賺錢兩不誤,簡直美滋滋
心里樂呵著,李承志大搖大擺的出了衙堂,正準備到耳門交令回府,卻聽有人在喚他。
抬頭一看,發現李承先就站在衙堂不遠的地方。
莫不是不放心,一直在這里等著自己
李承志心下感動,輕聲笑道“大兄也不怕被官問個擅離職守之罪”
“為兄有吏屬的,何需自己親自盯著”
李承志看白癡一般的瞪了他一眼,又問道“如何”
“分到了太歷丞,剛見過令丞,允我明日再來視事”
人多眼雜,李承志沒提見過劉芳崔過的經過,更沒提觀星竟不用觀星的事情。
“見過就好”李始良點點頭,“那你先回府,父親怕是等急了等為兄下衙后,再與你大醉一場”
一聽喝酒,李承志就想冒汗,但心知躲不過去,只能笑著答應。
臨走時,他又想起了一事“大兄可知,崔祭酒是否與我家有舊”
他是出了堂才醒悟過來的崔光那句“藝多不壓身”雖是調笑之語,但未必不是勉勵之言,隱約帶著幾絲眷護之意。
若只是下級,而且中間還差著好多級,他是斷然不會這樣講的,而且這兩位今日的態度也不是一般的好,竟好偈是有求必應,所以李承志才有此問。
“崔祭酒”
李承先回憶道“姑臧伯李韶在京任職之時,祖父李其還健在,那時曾與崔祭酒略有來往之后便斷了”
李承志恍然大悟竟在看在隴西李氏的面子
皇帝都有窮親戚,何況世族
崔光崔亮少時家貧,在平城元魏舊都時連房子都租不起。是李沖收留了他們兄弟二人,留在府中,并敞開書庫任其借閱。
之后也是李沖舉薦的兩兄弟,均入太學任中書博士教授。之后又是李沖向孝文帝舉薦的兄弟二人,前者任著作郎,后者任尚書郎均類似秘書,代御筆起詔,并掌皇帝文書章表。
包括劉芳也一樣,家境比崔光還不如,也曾被李沖救濟和照拂過。
所以崔氏兄弟、并表弟劉芳與隴西李氏的關系非常深厚。愛烏及屋,對李韻等人極其欣賞的李承志自然就高看了一眼。
更何況李承志確實是人才,還長的這么順眼
李承志也算是心里有了數,知道日后該如何把握分寸了
兄弟二人道別,李承志出了太常,剛要騎馬,又聽有人在喚他。
抬眼一瞅,道邊的樹蔭下停著一輛帶棚馬車,車邊站的是李睿,車坐的卻是高湛。